《登徒子好色赋》简介|介绍|概况
辞赋篇名。战国宋玉作。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唐李善《文选注》说:“此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明陈第《屈宋古音义》说:“愚读宋玉《登徒子赋》曰:‘玉好色,勿与出入后宫”,何其野而不文。至‘所受于天’。‘所学于师’,何其夸而不让。‘登墙相窥’,何其淫而不贞。‘俚’与‘疥’‘痔’‘之谈,何其鄙而不雅。及其卒章:‘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则作而叹曰:美哉,得其本乎!是不可以枝叶而弃其灵根也。”今人郭沫若说:拿传世的宋玉的作品来说,如象《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所表现的面貌,实在只是一位帮闲文人。”(《今昔蒲剑·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上海古籍社《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一)说:“不难看出,宋玉自夸他如何贞洁,显然只是一面之辞;而他攻击登徒子的理由,又显然是颠倒黑白。可是章华大夫却首先被宋玉的美妙言词所迷惑,认为自愧不如;接着,楚王也盲目地加以同意,使这个登徒子(虚构的人物)蒙了二千多年的不白之冤,这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如果主观片面,看问题不从本质出发,就容易被那些‘攻其一点或数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的邪说谬论所迷惑利用。”今人朱宏达则说:通过章华大夫之口,把人类‘好色’的本性,约束在礼义的规范之中,而提倡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看法虽然有以儒家伦理观念来抑制人性的一面,但就其主要方面说,是针对当时贵族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批判统治层内人欲横流的现实。”(《古文鉴赏大辞典》)今人朱碧莲认为,从宋玉的《九辩》中,“我们看不出宋玉有什么奴颜媚骨,相反,却体会到他有强烈的爱憎、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意志,而这正是与屈原的精神一脉相通的”;至于此篇,“正如李善所说是‘假以为辞’,是借这个故事来讽谏楚王,所以最后通过章华大夫的口归结为十六个字:‘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宋玉面对美女窥墙三年而不为所动,章华大夫与美女相爱也能始终守礼,那么,作为国君的楚襄王,更应做到专心国事而不为美色所乱才是,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那种认为这篇赋仅仅是写宋玉和登徒子相互攻击,宋玉以花言巧语取胜,而登徒子则以忠厚老实受了冤枉,只不过是极大的误解而已。”(《宋宋玉辞赋译解》)另,今学者中亦有认为此篇与《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皆非宋玉所作者,终因证据不足,不能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此篇写楚大夫登徒子在楚襄王面前谗毁宋玉“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巧妙地予以辩解的故事,篇未借章华大夫之口讽谏楚襄王不要沉溺于美色而应致力于国事。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始终围绕着面对美色不为所乱这一主题进行描写。文辞俏丽,铺张扬厉,杂以嘲戏,笔调细致。采用从远到近、层层缩小范围和正面勾勒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反复对比、妙用比喻,夸张形容,刻画了“东邻之女”的美丽形象,上承《诗经·硕人》,下开曹植《洛神赋》;其中“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数句,更是歌咏美人的千古绝唱,为后人所诵之不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