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失街亭》简介|介绍|概况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九十六回。包括“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三个片断。元末明初罗贯中作。关于“失街亭”的本事,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装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铖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三国志·马谡传》载:“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关于“空城计”的故事来源: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道:“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侯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加以想象发挥,铺染了这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关于街亭之失的责任:一、在于诸葛亮用人失当。晋习凿齿说:“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暗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弩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二、在于马谡狂妄自大、信奉教条。今人朱其铠说:“由于街亭守将马谡破坏了孔明的作战方针,违背了主帅的具体指示,拒绝了同僚们的正确意见。一句话.街亭之失.罪在马谡。……马谡强调的是‘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类的兵法教条;他想的是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而为个人邀功;而脑子里根本没有安守街亭,拖住敌人,保证全局的战略思想。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切实际地搬用兵法教条,终于断送了街亭,也断送了初出祁山的整个战役。正如司马懿所说,马谡的确‘徒有虚名,乃庸才耳。’”(《中学古代小说分析》)三、在“失街亭”的安排上,诸葛亮之失主要是属于“智者之失”;在处理“失街亭”的后果问题上,诸葛亮则是“以智补失”。今人周嘉向说:诸葛亮“以智补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安排魏延、王平复夺街亭,继之又令高翔“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后来魏军兵临城下,诸葛亮从容不迫布设疑兵,唱了一出动人心魂的“空城计”,使蜀军安全地撤回了汉中;其二,挥泪斩马谡,这“泪”一方面为自己和马谡的友情而流,一方面是深深自责;其三,斩马谡之后,又上书要求降职为“右将军”,并“惜军爱民,励兵讲武”,以为后图。作者通过诸葛亮之“失”更为成功地写出了诸葛亮之“智”,——“他不仅能以智来克敌制胜,而且能以智来收拾残局;他不仅能以智来处理自己的失误,而且还进一步以智来深入挖掘‘失’的原因,亡羊补牢。”(《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失街亭”通过对蜀、魏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轻敌自恃、违令拒谏、死守教条、脱离实际的严重错误。它还启示人们: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定要失败。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井然有序;通过对比、映衬、揭示心理活动,以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