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垓下歌》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秦汉之际项羽作。关于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清周亮工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钱钟书《管锥编》引)关于本诗情调,宋朱熹说: “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韩兆琦《史记评议赏析》引)清吴见思说:“‘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史记论文》)沈德潜说:“‘可奈何’,‘奈若何’,呜咽缠绵。从古真英雄必非无情者。” (《古诗源》卷二)张玉穀说:“上二自表平素无敌,点清目下被围,顺插骓字。三句承上递下。末句收到爱姬可惜,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可奈何’,‘奈若何’,真极缠绵呜咽。”(《古诗赏析》)本诗是一首楚歌体的抒情短歌。其抒情慷慨悲壮,呜咽感叹,动人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项羽的性格特征和英雄末路的悲凉情怀。诗中以骏马、美人作为英雄末路的陪衬,运用楚歌体的感喟吟唱语调,并采用顶真、重叠等修辞手法,读来情真意切,悲慨淋漓,艺术感染力极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