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在狱咏蝉》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骆宾王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宾王兵败后史称被诛,或云亡命,无下狱之说,意未从敬业之前曾见系也。原序‘平反已奏’等语,见非讨武后之故甚明。”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骆宾王仕至侍御史,后以天后即位,频贡章疏讽谏,因斯得罪,贬授临海丞。《旧唐书·文苑传》:骆宾王,高宗为长安主薄,坐赃左迁临海丞。合二说观之,盖因为侍御时讽谏得罪,而坐以前为长安主薄时之赃。”今人多从其说,认为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皇后武则天,强加贪污罪名,含冤下狱,时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今人张碧波、邹尊兴《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诗中借对鸣蝉的歌咏,寄托作者蒙受冤枉时的悲愤感情,控诉了武则天等人对他的残酷迫害的罪行。”今人张国荣《唐诗三百首译解》:“题为咏蝉,实则自伤。诗中托物寄情,抒发了作者含冤入狱的悲哀,流露了对陷害他的人的愤懑,希望朋友们能够相信他的清白,辩明他的冤屈。”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咏蝉,抒发了诗人品性高洁却无辜被诬、身陷囹圄的郁愤,表达了昭雪沉冤的愿望。以蝉起兴,将蝉自比,寄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物我一体,乳水交融。“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二句,喻自己处境艰难,冤不能伸,当时众口一词,自己有口难辩,切题而不粘滞,是全诗警策之语。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道: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初唐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当路者得意之语;晚唐李商隐“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是才士不得志语;此篇则是志士遭诬屈语,比兴各不相同,但诗中皆有人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