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朱宏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平展展的江面上落下了一道残阳。残阳而“铺”在水面上,这确实写出了夕照的特点。日落西山,它的余辉,既不强烈刺人,也并非色彩黯淡,留给人的是悲壮、绚丽、柔和的感觉,使人倍感亲切,惊异于大自然的美的创造。这时的诗人已经陶醉了。

可使诗人更惊异的是,江中水面上并不是一色的残阳的余红,而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乃是碧色。倒底已是残阳,碧绿的江面在它的照射之下仅仅是铺上了“一道”红色,而那没有“铺”到的一半,依然是碧绿。这就形成了大自然的奇观:红色与绿色互相媲美,又互相映衬。

诗的三、四句:“九月初三”,这是诗人观赏暮江景色的时间。“夜”,表明夕阳已经隐去。“月似弓”,可见四周已经漆黑。“露”的出现既与“九月初三”的节令相应,也表明夜已深沉。从残阳铺水的傍晚到深深的午夜,诗人一直在凝神观望。他一直为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从看到珍珠的闪光引出了抬头望月的动作:一轮新月,已镶嵌在乌黑的天幕上,如同一张精美的弓。这是一个多么“可怜”即可爱的夜晚!

据云这首诗是诗人写于赴杭州刺史任的途中。诗人本在朝为官,但污浊的政治倾轧使他心灰意懒,因而一旦脱离“樊笼”而回归“自然”,其心情之轻松也可知。所以当他在旅途之中,停留在江边时,就写出了这样一首格调清新流传千古的佳作,留给我们去想象、丰富、充实,让我们从中不断得到新的、美的启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