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特莱尔·旅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詹虎

 

 

啊,死神,你这位老船长,快起锚!

死神,这国家使我们厌倦,快起航!

虽然天空和大海象墨一样漆黑,

你知道我们心中充满阳光!

请把鸩毒倒给我们,使我们更坚强!

趁激情在胸中燃烧,我们要去

深渊之底潜游,在未知中求新生,

不管它是地狱还是天堂!

 

(程依荣译)

 

 

(法国)波特莱尔

 

《旅行》是波特莱尔《恶之花》中的最后一篇总结之诗,长达一百四十四行,这里收入的是该诗的最后几节,可视作《恶之花》的尾声。《旅行》最初发表于1859年4月10日的《法国评论》,有题词“献给马克西姆·迪康”,此人是法国作家和旅行家,波特莱尔的朋友,曾两次作东方旅行,到过埃及、努比亚、巴勒斯坦、叙利亚。

作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波特莱尔把山川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来抒发情感。《旅行》一诗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波特莱尔将死神作为在漆黑的大海中航行的“老船长”。人们在经历了痛苦的人生之后,迫切地催促这位老船长“快起锚!”“快起航!”因为污浊的尘世早已唤不起人们对生活的留恋,只有死神倒出来的鸩酒才能滋润干渴的心田,“使我们更坚强!”可以比较一下,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忧郁的丹麦王子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惨白的病容”。而波特莱尔这个专与撒旦打交道的诗人,却要“趋激情在胸中燃烧”,到不可知的另一个世界求得新生,“不管它是地狱还是天堂!”这是对存在和生命意识的不同于传统的反思,也是关于命运的彻悟。波特莱尔的总结是:现世的一切追求和理想都是徒劳,唯一的希望便是驶入遥远的死亡深渊。诗人所谓的“新生”,正象他在一首散文诗中所喊出的那样:“随便什么地方!随便什么地方!只要是在这个世界之外!”波特莱尔愤世嫉俗,饱经忧患,毕生的追求皆以失败告终。但他尚存一丝微弱的希望,决心跟随“老船长”完成未竟的旅行。这是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发自内心的绝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