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诗群·江河·追日》新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朦胧诗诗群·江河·追日》新诗鉴赏

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

否则他不去追太阳

上路那天他做过祭祀

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

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

他默念地站着扭着,一个人



一左 一右 跳了很久

仪式以外无非长年献技

他把蛇盘了挂在耳朵上

把蛇拉直拿在手上

疯疯癫癫地戏耍

太阳不喜欢寂寞



蛇信子尖尖的火舌使他想到童年

蔓延流窜到心里

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

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

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

他把自己在阳光中洗过又晒干

他把自己坎坎坷坷铺在地上

有道路有皱纹有干枯的湖



太阳安顿在他心里的时候

他发觉太阳很软,软得发疼

可以摸一下了,他老了

手指抖得和阳光一样

可以离开了,随意把手杖扔向天边

有人在春天的草上拾到一根柴禾

抬起头来,漫山遍野滚动着桃子

要体味《追日》的意义,有必要交待与之有关的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 死于此。”《海外北经》又云: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些神话的出现,隐喻地反映了原始时代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做斗争的坚强信念。

但在《追日》中,诗人将这则神话的原有意义扩大了,溶进了现代人对天人合一式的东方生命的理解和对集体无意识神话原型的重新诠释及释放的渴望。在诗人眼里,夸父之所以要去追逐太阳是因为“他已经老了”,他要追回青春的生命,“太阳”就是“青春”的象征。这样一来,人和太阳,物和我就溶为一体了。它们不再是对立的,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和谐。“上路那天他做过祭祀/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这是说生命一旦感应了新的坐标,将会勃发出难以思议的活力。与蛇的嘻耍就形象地暗示了夸父精神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巨大反差: “蛇信子尖尖的火舌使他想到童年/蔓延流窜到心里”,这正是乐感文化旷达不息的热情使然。

接下来诗人不着痕迹地写了夸父本身就是生命的太阳。这种精神的复活是付出了代价的。“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但“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夸父因为生命与太阳“合一”放大了,尽管他倒下了“坎坎坷坷地铺在地上”,但已是“太阳安顿在他心里”,他“手指抖得和阳光一样”。他实现了生命的再生,他的手杖化作了漫山遍野滚动的桃子!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坎坷后的内视图景,也是这则神话重新解读释放出的光辉。对民族文化和内在生命的认识,从来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它一定需要无数个“当代”去反复阐释,江河的《追日》就是这样的精品。

这本来是一个饱含着冲突和悲壮的题材,但诗人却经由对种族无意识的洞开,创造了一幅和谐辉煌的图景,这是深得中国传统审美性格的精髓的。诗人飘然地领略天地开阖,迂回升沉,淡然的轻松与内在的用力正应了陶潜的风神,道是: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