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色的鹿·冯雪峰》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米色的鹿·冯雪峰》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啊,米色的鹿!

黝绿的平野! 我多么熟识!

仿佛一个单独的银色的波浪,跳跃在

 沉郁的湖面,

仿佛一只白鸽翻飞在碧玉似的青天,

仿佛太阳光点点闪在森林的深处,

仿佛初下的雪飞舞在暗夜的大野的空间。……

 

啊,波涛起伏的丛山的海!

海似的暗黑的森林! 我也多么熟识!

高峰和高峰竞走,相接而又相离,滚滚地

泻着奔飞的河;

 而米色的鹿在那儿游戏。

森林的尽头,连接着陡削的悬岩,

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沟壑;

 而米色的鹿一跃就跃过!……

 

但是,看! 这也是多么好的一种景色!

太阳已经上升,而大地冻着一片的雪,

可是,多么美丽的荒野的雪地!

 多么年轻的仆倒着的尸体!

他僵硬了的两手,还做着快跑的姿势,

他露出的半边的脸,还浮着不能收住的

 青春的微笑;

而冬日早晨的太阳正在照着,

而终夜被逐的米色的鹿,在颤抖着,

 在不远的前面喘息着。……

 

这首诗是诗人囚于上饶集中营时的作品,是一颗被囚禁的灵魂仰望铁窗外的蓝天时所生发出的奇异的想象。

“米色的鹿”,一个虚构的形象,就连色彩也是轻淡缥缈的。米色的鹿是一片想象的云,一阵渴望自由的风,载着诗人的灵魂飞向蓝天,飞向绿野,飞向高峰,飞向遥远的地方。全诗三节,前两节致力于描绘米色的鹿的风采。诗的一开始就如同电影的艺术手段一般叠印出一连串快速闪回的镜头:米色的鹿在那“黝绿的平野”上飞跃,这一奔驰的形象恍惚是“一个单独的银色的波浪,跳跃在沉郁的湖面”,“一只白鸽翻飞在碧玉似的青天”;又仿佛是“太阳光点点闪在森林的深处”,“初下的雪飞舞在暗夜的大野的空间”。这是绘画的效果,色彩的渲染和光的闪射使米色的鹿这一轻快、亮洁、闪烁的生命在那沉郁、广阔、深邃的背景上风姿绰约,情采飞扬。在诗的第二节,米色的鹿飞速地在背景上跨越着。从“波涛起伏的丛山的海”,到“海似的暗黑的森林”,以及“相接而又相离”的“竞走”的高峰,一直到“滚滚地泻着奔飞的河”,米色的鹿就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上“游戏”。这里“游戏”的意义就是年轻而自由的生命勇敢地发挥着自我,在大自然中傲然地成为主人的意义。第二节的最后几行,描绘了一个较为险恶的景致,森林尽头陡削的悬岩,“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沟壑”,但勇敢而自由的米色的鹿却以一种游戏者的姿态“一跃就跃过”。米色的鹿以他年轻的生命傲视着一切艰难困苦。米色的鹿是不知疲倦、蓬勃向上的。诗的第三节,诗人在前两节描绘了那样一幅美好而充满生气的景致之后,将笔锋转向了另一幅“也是多么好的一种景色”。冬天的雪野上,倒仆着年轻而美丽的尸体,他“僵硬了的两手,还做着快跑的姿势”,他“露出的半边的脸,还浮着不能收住的青春的微笑”,这样一种雕像式的庄严和美丽,被冬日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着,显得那样的肃穆而又迷人;而在不远处,终夜被逐的米色的鹿,在颤抖着,喘息着,一同在雪野上谱写着最后的歌。在这里,年轻的牺牲者与米色的鹿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凝固了的快跑的姿势以及永恒的青春的微笑,又与那痛苦的颤抖与喘息融合在一起,灵魂的乐观与痛苦共同衬托出了牺牲者的崇高与美丽。我们在这里终于看清了作为纯粹的想象的产物的米色的鹿,是对年轻的牺牲者的灵魂与精神作绘画与舞蹈般的呈现与颂扬。

冯雪峰自述他这一段的诗歌创作是“在最灰暗日子中的破裂的心境之产物”(《真实之歌·序》)。从狭小的牢狱中日夜仰望铁窗外自由澄明的天空,在诗人的心目中超越于深重的苦痛之上的却仍然是“对于不屈的英烈的哀念和敬慕”,这种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的情感和内心积蓄着的蓬勃的生命力,一并以一种幻想的形式奔泻而出。《米色的鹿》就是这样的一首借助于想象颂扬“伟大的不屈者的美姿”的诗作。诗人的情感赋予了米色的鹿的形象以极大的暗示性,诗人对于年轻的革命者的勇敢与乐观的精神的歌诵完全融注在对米色的鹿的形象的描绘之中。诗人赋予牺牲的场面以一种神奇的美丽,也从中反射出诗人自己作为一个坚贞不渝的革命者的精神美。米色的鹿这一个富有动感和立体感的形象出现在冯雪峰的众多诗作之中,显得十分的突出和鲜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