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姚鼐 王鸣盛 戴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语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清·姚鼐《惜抱轩集·后集》 事亦见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

[述要] 姚鼐(字姬传)年轻时,受浙中地区盛行词学之影响,曾一度学作填词。一天,嘉定王鸣盛(字凤喈)对休宁戴震(字东原)说:“我过去颇畏姚鼐,现在却不畏他了。”戴问其何故,王答道:“他喜好多能,见人家有一专长,就想自己也兼而有之。为学若用力专一则精,而杂乱俱学则必粗,所以不足让人生畏了。”后戴将此语转告于姚,姚听后深为震惊,从此矢志不再作词,而且舍弃了多种其他爱好,潜心研习古文,终于以古文“桐城派”之杰出代表而名著于世。

[事主档案] 姚鼐(1732—1815) 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说理、议论偏多且涉迂腐,但人物传记与山水小品间有简洁生动之笔。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箁》、《五七言今体诗钞》。

王鸣盛(1722—1797) 清史学家、经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年号西沚。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光禄寺卿。以汉学的考证方法治史,撰《十七史商榷》。撰《蛾术编》,对中国古代制度、器物、文字、人物、碑刻、地理等均有考证。以汉儒为宗,研治《尚书》,撰《尚书后案》。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

戴震(1724—1777) 清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病死。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对经学、语言学有重要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尤精名物训诂,从训诂探讨古书义理。在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或“理”。主张“性善”,认为“天理”与“情欲”是统一的,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