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导演。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年轻时的夏布罗尔由于对上学、做功课之类的事情感到厌倦,就想放弃学业去搞电影,虽然遭到全家反对,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行当。最初,他从事影评工作,50年代曾任《电影手册》的编辑和影评撰稿人,并成为该杂志编辑部的五位核心人物之一。这五位人物中除巴赞外,其他三位是: 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和路易·马勒。在新浪潮运动到来之际,他们都转入创作,被称为新浪潮的四大火枪手,而打响了第一枪的便是夏布罗尔。
1958年,夏布罗尔以一笔家庭遗产作资金,拍摄了新浪潮运动的先声影片 《漂亮的赛尔日》。此片一改当时法国电影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内容和俗套的表现方法,触及了法国落后村镇的生活和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在制作方式上,这部影片以制作费用低、实景拍摄、场面处理和演员表演朴素自然而著称,这一切都构成了新浪潮电影的基本特征。1959年,夏布罗尔紧接着拍摄了《漂亮的赛尔日》的姐妹篇《表兄弟》,也大获成功。此后,他以平均每年近两部影片的速度拍片,至1986年已完成了近50部影片。
夏布罗尔的早期影片,表现了对资产阶级平庸生活的讽刺,如《双重诡计》(1959)、《好妻子》 (1960) 等。但在60年代,他拍摄了一些娱乐性影片,如 《花花公子》 (1960)、《朗德鲁》 (1962)、《老虎爱吃鲜肉》(1964)、《丑闻》 (1967) 等。夏布罗尔拍摄的这些影片,受到当时评论界的批评,他的声望也随之下降。1968年,夏布罗尔拍摄的《轻浮女人》是他创作的转折点,此后直到1974年,他的一系列影片均获成功,如 《禽兽之死》 (1969)、《破裂》(1970),尤其是《不忠实的妻子》 (1969)、《夜幕降临之前》(1971) 和《屠夫》 (1970)。这些影片在风格、主题和人物塑造上都形成了一个统一体,构成了一组“严谨的、讽刺的和辉煌的人类喜剧”。夏布罗尔影片的剧本多由他自己编写,并注意选用一些功底深厚的喜剧演员。这些影片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资产阶级的上层社会,他们往往拥有豪华的公寓、漂亮的乡间别墅、昂贵的汽车和游艇。夏布罗尔通过影片中的犯罪情节,揭露了在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及优雅的社交形式中掩盖着的资产阶级的背信弃义、悲观失望、虚伪、嫉妒和仇恨。
1974年以后,夏布罗尔的影片失去了情节上的严谨,也失去了辛辣的讽刺风格,而这些正是他的成功影片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他进入法国商业电影圈之后拍摄的作品,没有一部能与他几年前的作品相媲美,无论是《血的联系》 (1978),还是《骄傲的马》 (1980)。夏布罗尔意识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不久就可能在技巧上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80年代以来,他拍摄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影片,如《制帽商的幻想》 (1982)、《别人的血》 (1984) 和《拉瓦丹探长》(1986)。
夏布罗尔拍摄的许多影片都是侦犯罪片样式的情节剧,采用了犯罪片的模式。他自己也承认,为了抓住观众,他在影片中穿插了警方的阴谋活动和死亡的魅力,他于1974年说道:“我对自己说,要是我将警方的阴谋和死的魅力成功地运用到影片上,那目的就达到了。”但是他并没有搞按好与坏划分的公式化的东西,在他看来,即使是恶棍,仍然有值得同情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多样的,而每个人都是亦好亦坏的。夏布罗尔影片中的许多镜头都具非常的田园风味,非常的宁静,以致使人时时预感到会产生危险的突变。法国评论界对夏布罗尔影片褒贬不一,但几乎一致认为他的影片题材多样,他既能拍摄诸如《漂亮的赛尔日》、《表兄弟》这类“真诚的影片”,也不拒绝拍摄诸如《老虎爱吃鲜肉》这类“虚构的间谍片和平庸的商业性电影”,他被认为是“有办法的导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