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未来主义电影
把文学和其他艺术中的未来主义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意大利诗人兼剧作家马利奈蒂于1909年2月20日发表在法国 《费加罗》报上的 《未来主义宣言》标志着整个流派的诞生。宣言对本世纪初出现在西方的工业化、机械化、都市化带来的东西大加赞颂,“未来主义的艺术,在产生的时候是醉心于机械的。受人崇拜的机械是被视为新的艺术感的象征、源泉及支配者的·”这位未来派的热烈倡导者把电影也列入他们新的表现方法之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瓦伦蒂纳·德·圣波温的第一部未来主义影片未得实现。1915年,未来派画家阿那尔托·吉纳拍摄的影片 《未来主义万岁》是从光的游戏向未来主义电影的过度。1916年,马利奈蒂的门徒、戏剧家A ·G ·勃拉盖格利亚拍摄的 《邪恶的诱惑》,将演员放在未来派绘画的布景中,因而被认为是具有未来主义风格的影片。也是在这一年,未来主义者发表了 《未来主义电影》 宣言,提出了许多概念如“色彩和线条的交响曲”,“物体的戏剧”,“人体的非真实重构”,“情感、重量、气味之线性的、造型的、彩色的对等物”,“几何学的戏剧”等。德国人瓦格纳·格拉夫,英国人达康·格兰特,匈牙利人维尔莫斯·于斯孔,都试图实践这种理论,但几乎都没有获得成功,没有拍出什么作品。在俄国人的实践中,《第十三号未来主义实验室中的戏剧》一般被认为是该运动的产物,它是由卡西亚诺夫和他的名曰“驴尾巴”的创作小组的作品,该小组成员包括未来派画家拉里奥诺夫、冈察洛瓦和未来主义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布尔柳克、契尔琴纳维奇。但是,影片中所表现的未来主义风格远不如他们的理论文章所讲的那样明显。从整个未来主义运动来看,未来主义者创作的影片也远不如《未来主义电影》宣言那样盅惑人心。不过,未来主义者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后来成为了先锋派电影运动中抽象电影的好几种形式,因而未来主义被称为先锋派运动的前奏。30年代,未来主义运动曾一度在意大利复兴,通常认为,下列作品可视作与该运动相联系: 科德罗、玛蒂纳和奥里亚尼的 《速度》(1931),科拉多·德利柯的《飞翔的喜鹊》 (1935),马利奈蒂也曾于1938年重新发表了1916年的《未来主义电影》宣言,但其后并未再出现未来主义影片。未来主义更多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它鼓励冒险,提倡挑战,对后来的实验电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