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托勒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托勒

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剧作家,诗人和左翼政治活动家。1893年12月1日生于萨莫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法国求学。1914年,托勒自愿参战,1916年因伤复员; 战场上的亲身经历使他成为一名终生的暴力反对者。复员后,托勒曾到海德堡从事和平运动,后来为逃避追捕逃往慕尼黑,在那里,托勒参加了独立社会民主党。1918年,参加巴伐利亚革命,后被选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革命失败后,托勒被判处5年监禁(1919——1924)。

托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如火如荼的民主革命的亲身参加者,他是带着其对革命、对社会、对人道主义等问题的思考来创作的,他是当时德国试图将文学和哲学上的行动主义结合起来的那代作家的典型代表。1919年,托勒在监禁中完成了第一部剧作: 《转变,一个人的博斗》,这是一部表现主义剧作,写一个艺术家经过战争走向革命的经历;在表现手法上,受到斯特林堡和魏德金的影响。1921年完成的《群众和人》,给托勒带来巨大声誉,剧本表现出了革命者与一般群众之间存在的矛盾与距离,表现出作者对革命中领袖与群众关系的独特思考。1922年完成的《机器的破坏者》也具有与之相近的主题。1923年发表的悲剧《亨克尔》和喜剧 《被释放的沃坦》,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批判。

1924年出狱后,托勒继续从事创作活动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左翼作家组织的成员。1927年,完成剧作 《请注意、我们还活着》,表达出作者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革命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1930年,完成了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水兵暴动的剧本 《熄火》。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托勒的剧作被禁演,作者也厄运难逃,流亡瑞士、法、英诸国,最后来到美国; 同年,发表自传体小说 《德国青年》,生动记述了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拥护战争到反对战争的转变过程。在美期间,托勒积极参加反法西斯主义的活动,发表多次演说,还写了一些反法西斯主义的诗歌和剧作,较著名的如剧本《哈尔牧师》 (1939)。

这一时期,托勒曾在好莱坞以写剧本为生,但极不顺利,生活贫困潦倒,后来又与妻子离异,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绝望情绪,终于在1939年5月22日在纽约曼哈顿旅馆自缢身亡。

托勒的创作多处理政治和社会革命的主题,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在早期创作中,表现出作者对人之本性和社会的和平变化的希望; 晚期作品则恰恰相反,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的悲观、绝望。这大约是使他自杀的原因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