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张之洞
清朝末期著名的洋务派领袖之一。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14岁中秀才,16岁中举,同治二年(1863)成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参与朝内“清流派”的活动,攻击洋务派。1879年崇厚与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他上书弹劾崇厚,使朝廷将崇厚撤职治罪,并另派曾纪泽同俄另订《伊犁条约》。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4年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战,升任两广总督。他捐银给抗法将领刘子福,起用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收复失地。1887年,在广东番禺设立枪弹厂;1889年在广州建立织布厂,并开始筹建铁厂和枪炮厂;开始正式举办洋务事业。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在英、德的支持下,大办洋务,成为洋务派的首领。先后开办湖北织布局、湖北炼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等轻重工矿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与李鸿章分庭抗礼。1895年暂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编“江南自强军”,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诸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时,捐款并加入“强学会”,又为《时务报》捐款。但不久又退出“强学会”,查禁《强学报》,压制维新运动。又发表《劝学篇》一书,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义和团运动时,力主对其剿灭,并与英国等订立“东南互保”章程,血腥镇压了两湖地区的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的自立军运动。1901年后朝廷下令“变法”,他积极响应,上奏“变法”三疏,在湖北推行一些“新政”。1907年,被授协办大学士衔,不久升为体仁阁大学士,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次年10月病死,谥号“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