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风流派·神韵派
清康熙、雍正年间的诗歌流派。王士禛为其领袖,他的“神韵说”为其论诗主张,故名。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说:“‘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王掞说他论诗“独标神韵”(《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清史稿》也说王士禛“独以神韵为宗”。据清人翁方纲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目的在“于李、何一辈冒袭伪体之后,欲以清淡矫之,此亦势不得不然”。神韵说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神韵”一词最早见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竹》诗中均涉及此词。王士禛在前人基础上,赋予“神韵”二字以新的更深刻的内涵,与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王士禛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因此他的“神韵说”与南朝梁钟嵘的“滋味说”、唐司空图的“韵味说”、宋严羽的“兴趣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王士禛论诗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和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意境,认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诗之最高境界,对严羽“以禅喻诗”和借禅喻诗深表赞许,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色相俱空”的境界。他早年编过《神韵集》,有意识地提倡神韵说,后又选《唐贤三味集》,排斥李、杜,专选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中“冲和淡远”之作。神韵说对纠正当时专学盛唐的肤廓、晚唐的缛丽和宋人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的倾向有积极作用,因此风靡一时,影响很大,在清前期统治几达百年,追随者不乏其人。从根本上说,此派以远离现实为旨归,他们没有注意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故而他们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闲情逸志,追求冲淡、超逸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描写自然景物很工致,富有诗情画意,但却较少涉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有脱离现实的明显缺陷。该派诗论及其作品曾遭到当时和后人较多的批评与讥议,甚至同样标榜神韵的翁方纲也批评王士禛“犹未免滞迹”(《复初斋文集·坳堂诗集序》),他认为“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王士禛却仅以空寂言神韵,“徒自敝而已矣”(《神韵论》)。这个评语较为公允。参见“神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