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论著述·临汉隐居诗话
诗话著作。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辅,号溪上丈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其姐夫曾布为王安石变法重要人物,他本人与王安石、沈括、吕惠卿、章惇等也都有交往。徽宗崇宁、大观中章惇曾欲官之,不就。著有《临汉隐居集》(已佚)、《东轩笔录》等。《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七十则,为其晚年所作。该书以论评为主,兼及记事。书中于唐盛称杜甫,对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刘(禹锡)以及贾岛、杜枚等均有微词;于宋则独尊王安石,至称:“荆公,大儒也,孟子后一人而已。虽万世之下,闻其风宜企慕之。”可谓推崇备至。其诗学理论,主“馀味”说,如称:“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馀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又称:“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至如永叔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馀味耳。”魏泰从传统的儒家诗教观念出发,认为要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必须充分注意诗歌“事详情隐”的特点,通过耐人咀嚼的“情”和“词”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而不应“盛气直述,更无馀味”。但他同时又强调:“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则未免囿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传统,失之片面。书中还对黄庭坚的诗作提出了批评,认为黄庭坚“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魏泰在当时江西诗派方兴未艾之际,率先对黄诗提出这样的批评,开启了后来一些诗人和诗论家批评江西诗派的先声。魏泰由于受到党争的影响,评论不免有偏颇之处,但也并不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的那样“坚执门户之私,而甘与公议相左”。有《历代诗话》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