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苏曼殊
原名戬,字子谷,改名玄瑛,曼殊为其出家后的法号。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母为日本人。生于日本横滨。五岁回原籍。十五岁,入日本大同学校。十六岁出家为僧。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青年会。次年,入日本成城陆军学校,参加拒俄义勇队,后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光绪三十年,游暹罗、锡兰,学梵文。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以反抗帝国主义为宗旨。同年,与鲁迅筹办文学杂志《新生》,未成。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任教于爪哇中华学堂。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一生三次出家,三次还俗。交游广泛。富于浪漫气质。懂日语、英语、梵文。能诗善画。有诗百馀首,多七言绝句,多写男女幽怨之情及个人身世之感。诗语轻灵清新,缠绵悱恻。柳亚子赞其诗“好在思想的轻灵、文辞的自然、音节的和谐”(《苏曼殊之我观》)。高天梅评曰:“其哀在心,其艳在骨,而笔下尤有奇趣”(《愿无尽庐诗话》)。郁达夫评曰:“用词很纤巧,择韵很清谐,使人读下去就能感到一种快味”,但其人其诗都“缺少独创性,缺少雄伟气”(《杂评曼殊的作品》)。其诗作有笺注本《燕子龛诗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文言、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译作有雨果的《悲惨世界》、《拜伦诗选》等。有《苏曼殊全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