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靖难之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靖难之役

通过“靖难之役”,1402年明燕王朱棣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也称明太宗,年号永乐(1403~1424)。永乐年间,明朝继续巩固边疆,加强统一,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后人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朱元璋为了保持朱氏王朝的长远统治并同元朝残余势力作斗争,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夹辅王室。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府,且拥有护卫亲军。尤其是沿边诸王,地位尤高,且有“提兵专制”之权。其中燕王朱棣、宁王朱权曾多次受命带兵出塞征战,负责筑城、屯田等事,军中大将均受其节制,权势尤重。诸王势力膨胀、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集权威胁严重。1398年,朱元璋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建文帝即位不久,就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商议,决定削藩。他们决定从周、齐、湘、代、岷诸王下手,以剪除燕王手足,最后向握有重兵的燕王朱棣开刀。一年之内,周、齐、湘、代、岷五王均被削去爵位,贬为庶人。同时,建文帝也加强对北平的控制,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以谢贵为都指挥使,在北平城内监视朱棣的动静。又在北平周围布兵待变。朱棣乃一方面佯狂称病,以减轻朝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却暗中加紧训练士兵,积极准备举事。1399年8月,朱棣以大病告愈为由,北平诸官入贺,酒席宴上朱棣派刀斧手斩杀了张昺、谢贵。并迅速占领北平全城。屯驻开平的都督宋忠率兵三万至居庸关,闻变退怀来,都指挥使马宣走蓟州,都指挥余镇退走居庸关。朱元璋此时为防权臣擅政,规定地方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至此,朱棣便以诛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名兴师,称靖难军,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封官拜将,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建文帝见燕王已起事,乃以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师讨伐。耿炳文在滹沱河一战失败,建文帝改以李景隆代之。李景隆围攻北平不下,为朱棣打败。次年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一战,李景隆又败。建文帝又以盛庸代李景隆指挥全军。此后,双方军队又多次交战,互有胜负。自1399年8月至1401年底,燕王虽多次取胜,但所踞城池仅永平、保定、北平之府。燕王日感困顿。此时,南京宫中一被黜太监来北京投降朱棣,备言京中空虚,劝朱棣抓住时机,迅速行动。朱棣于12月大举出兵南下,强渡淮河,击败盛庸守军,连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江北重镇,准备强渡长江。1402年6月,建文帝求和,遭朱棣拒绝。朱棣率军自瓜州(在镇江对岸)渡江,直捣南京,建文帝自焚(一说逃亡为僧)。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改为“永乐”。

朱棣即位后,一方面要削减藩王权势,一方面又不可操之过急,采取了欲夺先予的政策。1403年,朱棣恢复了被建文帝贬削的藩王的地位,并赏赉有加。但对势力较大者则重点打击。待皇位稳固后,则立即削藩,先后打击或贬黜齐王、岷王、辽王、谷王、周王。朱棣同时又大封靖难功臣。太祖时废丞相,置殿阁学士以为内阁,成祖秉政,正式设立内阁,阁臣在皇帝的支配下,沟通六部机务,协理政事。他们由四品以下官员充任,位卑不易擅权,便于皇帝专权。明成祖攻克南京后,由于削藩迁徙了戍守长城沿线的辽王、宁王等,北方边防不如以前充实。另方面漠北的蒙古势力,又有鞑靼、瓦剌部兴起,不断扰边。为此成祖朱棣决定将政治中心北迁他原来的发迹之地,锐意营建北平,历时十四载,役民数百万与工匠二十万,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北京城,1421年正式迁都。在迁都前后,朱棣曾五征漠北,沉重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对北方的统治。朱棣还继朱元璋之后经营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对黑龙江流域进行治理。为发展对外关系,朱棣还派郑和六次远航西洋,弘扬国威,发展贸易。朱棣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永乐年间,开凿了已淤塞多年的会通河,从而打通了大运河全线的运输,进一步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朱棣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永乐年间,朱棣令大臣解缙组织编写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辑入了明以前图书七八千种,全书共分22 937卷,约三亿七千万字,装成11 095册。总之永乐年间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号称“永乐盛世”。这一切都是和靖难之役分不开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