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总集·别集·曲· 花影集》新诗鉴赏
散曲别集,四卷,明施绍莘撰。绍莘(1581~1640)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华亭(今上海市)人。少负隽才,补诸生,屡试不第,遂徜徉山水,通音乐,工词曲。
施氏词曲多为描写自己啸傲园林的山居之乐,他这样写自己的家园:“水际幽居疑浮岛,结构多精巧。垂杨隐画桥,转过湾儿,竹屋风花扫。门僻是谁敲?卖鱼人带雨提鱼到。”(《步步娇·泖上新居》)写自己的园林:“新篁恰将空地补,柳根芳草藏鱼,见轻鸭浮来随意住,绿波波细草新蒲。水窗烟户,在楝树乱花飘处。天欲雨,听隔岸伏鸠呼妇。”(《集贤宾·园林初夏》)
作者感到词曲吟唱还不能尽其意,还在曲词前后附有评跋,这些往往也是极优美的散文。为了加深对作者生活情趣的了解,这里略附一二:“岁聿云暮,日有就除,农事已休,春耕未起。纸窗明暖,梅影萧疏,雪月灯火,夜帏茶熟。此时一盆火,一瓶花,煨芋数头,家人姬侍,相与守岁围炉,烧枣焚木检点一年区处。花月几何逋欠?诗酒债若干?更以文心之波,旁及声律,令小童歌自制新词一两章,觉枯寂之气,一时遣去,胡眉毫发,皆温温然有生意,此山翁极风致,极快乐事也。”(《甲子除夕曲跋》)“每岁春秋,必来山中,或侵寻结夏,至十月而归,而梅花时又遄至矣。居山中,雨不出,风不出;寒不出,暑不出;贵客不见,俗客不见;生客不见,意气客不见。凡四时风景,及山水花木之胜,皆谱撰小词,教山童歌之。客至山以侑酒,兼佐以箫管弦索;花影杯前,松风杖底,红牙隽舌,歌声入云,亦甚足为耳轮供着矣。更作一钓船曰‘随庵’。风日和美,一叶如萍,半载琴书,半携花酒,红裙草衲,名士隐流,或交舄并载。每历九峰,泛三泖,远不过西湖、太湖而止。所得新词,随附弦管,兴尽而返,阖门高卧。”(见卷三《佘山居记》)这种情趣只能用清新灵妙的笔触来表现:“小园低亚,眼前的诗耶画耶?白梅花衬扇窗儿,淡垂杨带个栖鸦。天公偏称野人家,寒似前宵略峭些。”(《玉抱肚·小园》)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到明代一些文人士大夫已经厌倦了世俗生活,但他们又不可能像古代士大夫那样隐居山林,而只是在自己建筑的园林中寻求一块乐土。因此,他的一些“佞花”“赋月”“吟雪”“歌风”“惜花”“梦花”“送春”“春游”等题目的作品,多是写作者在一块小小乐土中生活的满足和缺欠。
施曲中也有一些感事抒情、摅写不平和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如《念奴娇序·月下感怀》《晓行序·钱塘怀古》《黄莺儿·闺情》等。
施氏善于把豪放与委婉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用笔多变。用陈继儒的话说,就是:“子野才太俊,情太痴,胆太大,手太辣,肠太柔,心太巧,舌太纤,抓骚痛痒,描写笑啼,太逼真,太曲折。”(陈《序》)也就是说作者考虑到风格因题材、内容而异,写景则多清雅精致,摅怀则多奔放雄健,抒情则多清丽俊逸,总之力图符合所写的实际。
施集有崇祯原刊本,原书五卷,末卷乃诗余,为施氏手订,略以时代为先后。共存套曲八十六首,小令七十二首。今人任中敏删去最末一卷,只存散曲四卷,收入《散曲丛刊》,于民国间由中华书局排印出版。
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排印本,名为《秋水庵花影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