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学·习俗·十二生肖
以动物纪年、确定人的生年及其属相的习俗。“肖”是像的意思,“生肖” 就是生人所像,古人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 “所像”,故又称 “十二属相”。十二生肖是从十二地支演变来的,但以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却和古代华夏民族的生物观念有关。在古人心目中,人与动物并无绝对的界限,商民族就以自己是 “玄鸟” 的后代,《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神话传说中,人与动物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海经》 中所载之神,大都是 “人面蛇身”、“人面羊身”、“人面马身”、“人面龙身”、“人面鸟身”,连创造人类的女娲也是 “人头蛇身”,而发明八卦的伏羲则是 “龙身而人头”。那么,古人将动物与十二地支联系起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先秦的文献中,已经有十二地支与动物对应的痕迹,如 《诗经·小雅·吉日》有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 《左传》 僖公五年有 “龙尾伏辰”,以辰对龙;《左传》襄公十四年记陈国贵族庆虎、庆寅两兄弟被杀,古人兄弟取名有字异而义同的习俗,这说明寅与虎是对应的。显然,在春秋时代,十二地支就与动物有了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到东汉时,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就完全确定了,叫作 “十二辰禽”,据王充 《论衡》记载,其对应关系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因此将与此对应的十二种动物用作年的代号和生于此年的人的属相,大约也在东汉。这就是十二生肖的由来。但其见诸文献却在南北朝,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某属猪、某属虎、某属龙之类。唐代以后,十二生肖便流行开来,并逐渐神秘化。相传,宋徽宗属狗,便严禁屠狗; 元仁宗属鸡,便不许倒提着鸡走路; 明武宗属猪,便禁止百姓养猪。甚至在男婚女嫁中也讲究起属相来,民谣有:“只为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断休; 蛇虎配婚如刀锉,兔儿见龙泪交流; 金鸡玉犬难则避,猪与猿猴不到头。” 而在算命先生手中,生肖更是推算吉凶祸福的重要依据。有趣的是,外国也有以十二种动物纪年的习俗,如印度,只是以狮代虎,其它与十二生肖完全相同; 而古代巴比伦用来纪年的十二种动物则是猫、狗、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鱼。但以纪年的动物为人的属相则是中国独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