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结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对称结构

诗歌中的对称结构系指在形式与内容上对称的两个或多个短语或诗行。对称是诗歌在表达上的一项基本美学原则。B·R·刘易斯在《创造性的诗歌》一书中指出,原始时期的人们“在处于持续激动的状态下,一定会重复发出一连串的喊声……”。如美洲印第安人的“呐呃瓦,呐呃瓦”、新西兰土著人的“哈——啊,哈——啊”以及英国古诗《贝奥武甫》中的“瓦——啦——瓦,瓦——啦——瓦”等这样一些重复出现的连串喊声,便是带有最原始的抒情性的对称结构。喜、怒、哀、乐之类强烈感情,似乎会自然地激发出上述那样重复的连续喊声。毫无疑问,在音律与韵式形成以前,对称结构是原始诗歌的基本要素。

自人类步入文明时代以来,在千百年的世界诗歌史上,对称结构应用广泛,绵延不断。凡是要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表达某种虔诚的信仰,陈述某种宏大的胸怀时,诗人往往采用对称结构。仅以《圣经》为例,其中分句的对称结构就是圣经诗歌写作的中心原则。1611年英王詹姆斯的钦定本《圣经》,在翻译时也完全忠实于这一原则。

在西方诗学界,批评家对对称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分类研究。G·W·艾伦分析了英语诗歌史上最常使用对称结构的四种主要类型:

(1)同义型: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的意思借以加强第一行的力量,原用词语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例如:

我一点没有被驯服,我也是不可解说的,

我在世界的屋脊上发出我的粗野的呼声。

(惠特曼:《自我之歌》)

(2)对偶型:第二行否定第一行的意义,或与第一行在意义上形成对照。

(3)累加型:第二行或连续几行添加或补足第一行的意义。

(4)递进(或叠升)型:各行关键词语逐行下传,后行增益前行,致使意义或情节逐行叠升,直至顶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