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王仲任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名充。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出身“孤门细族”。自幼好学,记忆过人,因家贫无力买书,常到洛阳书肆阅所读书。18岁时到京师太学读书,受业于儒学大师班彪。学习好博览而不守章句,遂成为“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学者。历任县椽功曹、治中等职,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弃官回乡,居家教授,从事著述,门窗墙壁,皆置刀笔,思得随记,著书数十万言以终。王充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对董仲舒以至《白虎通义》的儒家神学进行了猛烈抨击。
在教育上:①他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既能“知大圣之事”,又能“晓细民之情”的有用人才,“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鸿儒为理想的培养目标。②他强调教育的作用,认为天下无不可改变之性,性可以变化,重要在于教育而不在本性,肯定教育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无不可教育之人,凡是人只要经过教育,总能够“反性治性”,“尽材成德”。③认为人的性情、气质,应用礼和乐的教育来培养,礼和乐是教育必定之内容。④他肯定一切知识都来自后天的学习,否定了所谓“生而知之”的说法,强调“学之乃知,不问不知”。在学习方法上,反对盲从和迷信书本,主张批判地学习。认为思考、研究、分析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而“效验”、“证验”则是检查知识可靠性的标准,提倡质疑问难,学以致用,力主“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一生著述很多,有《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今仅存《论衡》一书(30卷84篇)。
王充针对当时君权神授和经学神学化的正统思想展开斗争,他的唯物的宇宙观和创造性的批判精神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教育理论。他是超出两汉思想范围的一个人物,章太炎称他为“汉代一人”。(参见“王充”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