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论·焚书
又称《李氏焚书》,诗文集。明李贽撰。六卷。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笃吾、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人。回族。出身航海世家,通外语。自幼不喜传注帖括,不信仙、释、道学。嘉靖间举于乡。曾潜心研究王守仁学说,师王学左派“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五十四岁辞官,专力著书讲学,因对封建伪道学多有揭露,对程朱理学激烈攻击,触怒权贵,屡遭迫害而不屈。后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入狱,自刎死。此书是作者六十四岁时成书刊刻,明清两季一再禁毁,又一再刊行。约二十一万字。卷首自序称:“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所以名《焚书》。其友焦竑序,袁中道撰《李温陵传》。正文包括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及诗等。末有清黄节跋,增补六篇。共收文近二百篇,诗近百首。书中批判锋芒直指“近世学者”即道学家。如《答耿司寇》、《复周南士》、《答耿中丞》等书札,尖锐泼辣,极富战斗性;公开站在反对孔孟之道的“异端”的地位。其《童心说》、《答邓石阳》等文则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并反对以“闻见道理”为心。他欣赏不受儒学思想羁绊的司马迁、李白、苏轼,实际上是提倡以反封建的市民思想指导创作。其诗文多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相违背,诗虽不多,但却不事格律雕饰,具有战斗精神。公安派“三袁”受其影响较深。有明刻本,清宣统《国粹基本丛书》本,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焚书》、《续焚书》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