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十面埋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音乐戏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氏琵琶谱》,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全曲共十三段,以我国传统戏曲和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展开情节,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及战争的结局。歌颂了楚汉相争的胜利者刘邦,刻画了汉军的军威。乐曲一开始,即在琵琶的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和弦,犹如震人心弦的鼓声,这是大战的序曲“开门放炮”。接着“吹打”、“点将”、“排阵”三段描绘了汉军庄严的形象,为高潮的到来作准备。每段琵琶都改变一种演奏方式,音乐逐渐展开。“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是全曲的重点与高潮,其中“埋伏”与“鸡鸣山小战”是高潮大核心之前的两个小核心,全曲节奏由此加速,为全曲制高点的到来做准备。“鸡鸣山大战”是“埋伏”的核心的压缩,节奏急促有力,速度逐渐加快,情绪越来越紧张,然后节奏突然打开,一泻千里,进入“九里山大战”。在这里运用了“绞弦”指法,用左手把子弦推至二弦的里面,将两弦绞在一起,右手快速夹弹,同时左手将两弦反复推拉,使音高在小三度内自由移动,用强力度奏出双弦接近增四度的尖锐音响,以达到生动逼真地描绘两军将士呐喊厮杀的效果。此外,“扫弦”、“推复”、“拼双弦”、“吟揉”等手法也加强了艺术效果。最后的“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是乐曲结尾部分,音乐与前面对比鲜明,曲调来自民间曲牌《五声佛》、《撼动山》,有时省略不奏,这两首曲牌性格开朗、明快,在传统套曲中常作为欢庆胜利的结尾使用。《十面埋伏》中琵琶各种技法的巧妙运用,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的高度发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