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明、清戏曲的繁盛与变革·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节选)
汤显祖
第七出 闺塾
(末上) 吟馀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我陈最良杜衙设帐,杜小姐家传 《毛诗》,极承老夫人管待。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一遍。(念介) “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者好也,逑者逑也。(看介) 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凶; 待我敲三声云板。(敲云板介) 春香,请小姐上书。
【绕池游】(旦引贴捧书上)素妆绕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 《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见介) (旦) 先生万福。(贴) 先生少怪。(末) 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 以后不敢了。(贴) 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 昨日上的 《毛诗》,可温习? (旦) 温习了,则待讲解。(末) 你念来。(旦念书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 听讲: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 关关,鸟声也。(贴) 怎样声儿? (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 (末) 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 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 胡说,这是兴。(贴) 兴个甚的那? (末) 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 为甚好好的求他? (末) 多嘴哩。(旦) 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 《诗经》 大意,敷演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 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 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 这经文偌多? (末) 《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 “无邪” 两字,付与儿家。
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 纸、墨、笔、砚在此。(末) 这什么墨? (旦) 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 这什么笔? (旦作笑介) 这便是画眉细笔。(末) 俺从不曾见。拏去,拏去! 这是什么纸? (旦) 薛涛笺。(末) 拏去,拏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什么砚?是一个?是两个? (旦) 鸳鸯砚。(末)许多眼? (旦) 泪眼。(末) 哭什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 好个标老儿! 待换去。) (下换上) 这可好? (末看介) 着。(旦) 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 看你临。(旦写字介) (末看惊介) 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什么格? (旦) 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贴) 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旦) 还早哩。(贴) 先生,学生领出恭牌。(下) (旦) 敢问师母尊年? (末) 目下平头六十。(旦) 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 生受了。依《孟子》 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旦) 还不见春香来。(末) 要唤他么? (末叫三度介) (贴上) 害淋的。(旦作恼介) 劣丫头那里来? (贴笑介) 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 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 荆条做什么?
【前腔】女郎行,那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起介) (末) 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贴) 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 悬梁刺股呢? (贴) 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 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 (内叫卖花介) (贴) 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 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作打介) (贴闪介) 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崄把负荆人諕煞。
(贴抢荆条投地介) (旦) 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 (旦) 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拏,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 则瞧罢。(旦) 还嘴,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 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贴) 瞎了中甚用? (旦) 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贴) 争差些罢。(旦挦贴发介) 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贴) 再不敢了。(旦) 可知道? (末) 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
【尾声】(末)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你们工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 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末下)
(贴作背后指末骂介) 村老牛,痴老狗! 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 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 (贴做不说) (旦做笑问介) (贴指介) 兀那不是!(旦) 可有什么景致? (贴) 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旦)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也曾飞絮谢家庭,欲化西园蝶未成。
无限春愁莫相问,绿阴终借暂时行。
《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最主要的代表作,万历二十六年(1598)写于临川。它是在作者致政归乡,脱离了宦海,精神上得到解放,获得了专心从事创作的良机之时写成的。为了更好欣赏这部名剧,在具体讲解选出之前,务先了解这样一些问题。
《牡》剧梗概
这是一部长剧,全剧拥有五十五出,用了二百三十多只曲子,出场人物五十多人,其中有名姓者二十二人,故事情节十分曲折,也十分引人。
一、曲折的情节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有位聪明美丽的独生女杜丽娘,父母爱之如掌上明珠,专门聘请老儒陈最良为其教读《诗经》。丽娘侍女春香,是一个淘气的姑娘,竟敢在侍读时与老先生开玩笑,并引逗小姐去花园游春。杜丽娘生平首次到后花园,美好的春光引得小姐感慨万千。游后回绣房午休,做了一梦,梦见一位风雅才子,手持柳枝同她在牡丹亭畔的梅树下幽会。此后,杜丽娘竟念念不忘梦中情人,结果忧思成疾,不久去世。死前自画春容,又题诗一首,托春香藏在后花园的湖后边。去世后,父亲将她安葬在后花园的那棵梅树之下。并修造了一所“梅花观”,请石道姑为她守坟。杜丽娘在地狱里,仍不忘向新任的判官打听情人的姓名和下落。她的出身、美容和痴情竟然打动了花神和判官。
三年后,南安来了一个游学的青年才子,名叫柳梦梅,因病借梅花观休养。杜宝全家,此时已随官之升迁而搬住于扬州。一日,柳生偶游花园,拾得一幅“美人画”,仔细端详,好生面熟,原是在梦中与自己幽会的那位小姐,于是百般赞美。晚上,画中人竟突然出现于他的面前,向他表示了热烈的爱慕之情,并说明自己就是为追求爱情“梦而死”的。杜丽娘的游魂,要求柳生按照某种方式使她复活。柳生即如法行事,果然让杜丽娘起死回生。因为怕人发觉,他俩由石道姑陪同,乘夜逃至京城临安。
到京时,正值大比之年,柳梦梅前往应试。在发榜之前,受杜丽娘之托,带上她的自画像去淮安寻找岳丈杜宝。此时,杜宝因抗金有功,已提为宰相,正准备赴临安上任。他听闻此事,大为恼怒,认定柳梦梅是个盗墓贼,便派人押他回京城,下了牢狱,大加鞭笞。正在拷打中,朝廷传出柳生被钦点为头名状元的消息,方得解脱,但杜宝死也不认复生的女儿和状元女婿。最后,经由皇帝裁断,方合家团圆。
这个曲折的故事情节,用简要的话说,就是:由情而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
二、深刻的剧旨这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悲喜剧,也即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幻想世界中的喜剧。
它的题旨十分鲜明:通过杜丽娘为爱情“生而死”,又为爱情“死而生”的浪漫手法,突破了“理”与“情”、“现实”与“理想”,以及“封建教养”与“自由憧憬”的矛盾,让理想于“梦”中实现,从而表现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达到个性解放的新人生目标。
《牡》剧传奇故事演绎的全过程,把那时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搬上了舞台,让那种封建伦理的残酷性与虚伪性得以充分而深刻地暴露,也使人们看到叛逆者冲破封建牢笼和旧习网罗的坚定信心与百倍勇气,并进而歌赞了青年男女追求理想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气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节烈殉死者,“著于实录及都邑志者,不下万余人。”
选读散出剧情
这个大剧本,最精彩的有七出:《闺塾》、《惊梦》、《灵梦》、《写真》、《拾画》、《魂游》和《闹宴》等。其中又以《闺塾》和《惊梦》最著名。
一、先作《闺塾》略介它是全剧的第七出,主要写杜丽娘心灵上的初步觉醒。作者以喜剧手法,出色地表现了严肃的反理学斗争的内容,反映了主仆俩对封建教育的抵制,以及个性解放的要求。
剧中主要是塑造两个人物:一是机智勇敢、富有反抗精神的侍女春香的形象;二是粗略地刻划了一个精神空虚、冥顽不灵的老学究、腐儒陈最良的面貌。这出戏,俗称“春香闹学”。
《闺塾》由一组套曲、即三个曲牌的五支曲组成。
出场人物三人:
陈最良(杜小姐之师)——由“末”饰演:杜丽娘(杜太守的独生女)——由“旦”饰演;春香(杜小姐贴身丫环)——由“贴”饰演。
这出戏包含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1—4节):塾师讲经;
第二层(5节):小姐临帖;
第三层(6—8节):春香闹学;
第四层(9—11节):课完回衙。
二、具体详讲《闺塾》作品第一层:塾师讲经
作者在这出戏里,安排了一个“室外无边春光,室内困读诗书”的特定环境。这种环境气氛,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无限春愁。
陈最良老儒首先上场。(末上)他一上场就念了四句诗——
吟馀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这是说,自己在修改吟春诗句,吃过午饭还在边喝茶边改诗。这时,见到案上一些蚂蚁正沿着砚台在爬;蜜蜂从窗格钻进来,叮在花瓶中的鲜花上,吮吸着花蜜。
他念完这四句上场诗后,接着自白道: “我陈最良杜衙设帐(意指教书),杜小姐家传(zhuàn,在家中传授) 《毛诗》,极承(特别承受) 老夫人管待(照顾和接待)。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 潜玩(暗中细加玩味) 一遍。(念介(科、介,指念书动作))” 于是,这个陈最良老先生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并对“好逑” 作解释: “好者,好也; 逑者,求也。” (陈之释文,只是重复或错解本文,没有解说清楚,说明他的不学无术。)
这原是《诗经》卷首诗《周南·关雎》中首章的四句,是一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很好的爱情诗。
(看介) 陈最良向四处张望一下后说: “这早晚(这时候) 了,还不见女学生(指杜丽娘) 进馆。却也娇养的凶(厉害)。待我敲三声云板(古时一种铁制的打击乐器,形如云头,故名。官府用来向后堂通报情事) (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上课)。三声云板,终于催来了杜小姐。
(旦引贴捧书上) 由 “旦” 饰演的杜丽娘引着由 “贴” 扮演的春香,捧著书上了场。先唱了一支【绕池游】——这是一个曲牌,作为高调的引子 (中乐的高调,相当于西乐的“D” 调)。“引子” 与“过曲”,都是明清传奇的特有的规格: 一出戏开头的曲文,叫 “引子”,一般是干唱,不用伴奏,如有伴奏,正式唱时用散板。引子后边的一套曲子,叫 “过曲”,是要上板的,大都是一板三眼,即节拍,是正规的唱段。以下是旦唱——
【绕池游】素妆(家常简朴、打扮) 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接着侍女春香接唱——
《昔氏贤文》(古时用格言编成的一种启蒙读物),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这是说,听了《昔氏贤文》的教训之后,把人都拘禁“死”了。这个时候,只好请鹦哥鸟儿来上茶了。
这出戏开场的这支曲文很有特色:在歌唱方式上,由主仆先后接唱;在唱辞上,正好表达了两人的共同认识,又表现了各自的个性。前二句偏重陈述,平稳,温文尔雅,正合官家小姐身分;后二句偏于抒情,简直是议论,比较泼辣,正合一个淘气丫环的性格。
两人唱罢曲子,就给陈教授请安:
(见介) (旦) 先生万福(古时妇女行礼时口头颂词);
(贴) 先生少怪(请先生原谅小姐);
于是,(末) 老先生开始教训女学生: “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洗脸)、漱(荡口)、栉(zì至,梳头)、笄(jī机,簪发),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旦)杜小姐接受老师批评教育,老实地说: “以后不敢了。” (贴) 春香则带有调皮口吻回答: “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这段对话,三人语言,各表各人的个性,很有趣。接着,正式开始上课——
(末) “昨日上的 《毛诗》,可(是否) 温习?” (旦) “温习了,则待讲解。” (末) “你念来”。杜小姐就念了起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 听讲(听我讲解):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 ‘关关’,鸟声也。” (贴) “怎样声儿?” (怎样的声音呢?)(末作鸠声)(老师即装出几声斑鸠的声音)。(贴学鸠声,诨介) (春香是个调皮丫头,学着老师装鸠叫的声音)。
“诨”,即插科打诨。旧时在戏曲中,演员表现时,即兴添加的诙谐逗趣、引人发笑的语言或动作。滑稽剧常用,电影中也有。这时陈最良倒很镇定,不受春香干扰,只管自己解书——
(末) “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老师正想解释下一句诗,春香又打断了他) (贴) “罢了。不是昨日还是前日,不是今年还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不去去(飞走) 在何知州 (春香借“河之洲”与“何知州”谐音,用以调笑) 家。”
春香这段大胆的插话,不管是有意打趣,还是由于不懂引出的题外话,但老先生确有点不高兴了,但还没有发怒。
老先生只是说: “胡说! 这是 ‘兴’。” (贴) “兴个啥的那?”(末) “兴者起也,起那下头: ‘窈窕淑女’,是个悠闲女子; 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她)。” (贴) “为什么好好的求他?” (末),“多嘴哩!” (旦) “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 (只希望) 《诗经》 大意,敷演(原是铺陈之意,此作解释讲) 一番。”
在这里,陈最良是否不学无术,而错解了诗句呢?是有错解之处(如把“匹配”的“逑”,作寻求的“求”来解释,不免有“白字先生认半边”之嫌),但这里,不仅错解一词一字问题,而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比如,对“窈窕”一词的诠释,本来就有多种义项可供选择。陈最良解它为“幽闲”,是有古籍依据的。在古注本中,从汉儒毛亨、毛苌开始,一直到唐儒孔颖达、宋儒朱熹,乃至明儒(陈最良辈),以及一些清儒等等,都认为《关雎》篇的诗旨,颂“后妃之德”,教人学仿贤妃淑女。因此,对“窈窕”一词的诠释,就选取了“深远貌”的一义,因为后妃们是居位于深宫的。这样释,才符合其身分与性格。这当然是一种歪曲之遁词。其实,这首古老民歌,其主旨是很清楚的:歌唱一位青年爱上了一个美丽姑娘,最后成为眷属,诗歌纪录了这个全过程。汤显祖在这里如此写法,无疑是寓有深意的。
陈最良为了满足女学生的要求,在下边就长篇大论地讲起了《诗经》的“大意”来了——
【掉角儿】(【仙吕宫过曲】) (末唱): “论‘六经’,《诗经》 最葩(pā巴,同“花”,华而有文采) 闺门内许多风雅: 有指证(有古籍传说),姜嫄产哇(《诗经·生民》中就记载着姜嫄因踩了天帝脚印而孕育了后稷之事。哇,通“娃”); 不嫉妒,后妃贤达(贤慧通达,认为《诗经·周南》中的《樛木》、《螽斯》等,也是记载“后妃之德”的诗篇)。更有那咏“鸡鸣”、伤 “燕羽”、泣 “江皋”、思 “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有教育意义),宜室(夫妻住房) 宜家(指整个家庭)。
这支曲中的“咏鸡鸣”等四句,均出自《诗经》。咏“鸡鸣”,是指《诗经·齐风·鸡鸣》篇。它原是告诫夫妇同房,丈夫“恋床”的民歌;伤“燕羽”,指《诗经·邶风·燕燕》篇,是一首国君送妹远嫁的“送别诗”;泣“江皋”,则指《诗经·召南·江有汜(sì巳,水出而复还)篇,是抒发失恋后怨艾情绪的民歌;思“汉广”,是一首求爱不得的民间情歌,出自《诗经·周南·汉广》中。
但是,在旧注本中,这几首民歌都被认为写女子美德(即“后妃之德”)的诗篇,说它们都是朴素无华的,可是都具有教化作用,能使女子在夫家把家庭料理得“夫妻和睦,合家欢乐”。
这时,杜丽娘听了老师讲了这么一大通,忍不住插嘴发问(这是在唱词中的插白):
(旦): “这经文偌多 (这么多)?” (末) “诗三百,一言以蔽(概括)之,(也是插白,下边才是老师续唱之词): 没多些,只 “无邪”(纯正) 两字,付与儿家(儿,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家,即“辈”。儿家,即你们这些后辈)。陈最良这段话均出自 《论语·为政》。
通过陈教授这一曲【掉角儿】,把封建伦理教条集中于“思无邪”三字上,其目的是很明确的:希望杜丽娘在《诗经》开篇“后妃之德”的教训中,学习贤妃们的模范行为,培养成一个符合礼教规范的封建淑女。
第二层:小姐临帖
陈最良唱完曲子后,即说: “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室来模字(纸、墨、笔、砚四件文具,称为“文房四宝”。模,同“摹”。模字,即临帖写字)。
(贴下,取上) 春香按老师嘱咐,下去拿来文房四宝说: “纸、墨笔、砚在此。” (末) “这甚么墨?” (旦) “丫头拿错了,这是螺子黛(即“螺黛”。是女子画眉颜料,色青墨带绿),画眉的。” (末) “这是什么笔?” 杜小姐笑着说: “这便是画眉细笔。” 老师说: “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 这又是什么纸?” 小姐答: “薛涛笺” (薛涛,乃唐代四川名妓,善诗、工小楷。曾自制红色彩笺自用,世称“薛笺”。后世泛指女子专用的彩色信纸)。老师说: “拿去,拿去! 只拿蔡伦造的(蔡伦,是东汉和帝时人,相传纸是他发明的) 来。” 老师指着砚台问: “这是一个,还是两个?” 小姐说: “是鸳鸯砚。” 陈最良又说: “许多眼?” (这指“砚眼”,砚中的天然纹理(斑点),有的圆如人眼。这里是借“砚”、“眼”谐音,讽刺老儒不识“砚”)。小姐答道: “泪眼”(在制砚界,常以砚中的“眼”来区分档次。以出于广东高要县端溪的“端砚”为例,其分为:活眼、泪眼和死眼三种。活砚最优;不清澈的叫泪眼,为次;优于死眼,但有死眼比没有好(见《砚笺》)。陈最良见春香被他弄哭,就吼了一声: “哭什么子! 一发(一并) 换了来!” (贴背介) (背介,说旁白,即背着别的脚色说心里话) “好个老标儿(没见过世面的执拗老头儿,即“死老头”之意)! 待换去(下,换上) 春香换来后问: “这可好?” 老师看了看,说:“着(行,可以)。”
春香在心里骂老师“死老头”的话,陈最良当然听不到,所以,看了看后即答:“行”! 接着杜丽娘说——
“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初习字时,教者握着孩子的手写字,叫“把笔”)” (末) “看你临”。陈最良看着杜丽娘临书,有点惊讶地问:“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什么格(指法式、范本)?” 小姐答: 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
这里补释一下“卫夫人”与“美女簪花之格”。卫夫人,名铄,字茂绮,晋代著名女书法家,师事钟繇,擅长隶书与正书。相传,王羲之父子之书法,也得传之于卫夫人。“美女簪花”,形容书法之娟秀。
(贴) “待俺写个 “奴婢学夫人” (意指学得不像。这是春香自造的随意书涂)。” 杜小姐看看离下课还早着呢,故说: “还早哩”。可是,春香按奈不住了,即向先生提出: “学生领出恭牌(意即请假上厕所。明代试场有个规定:没有“出恭入敬牌”,不准离场。考生上厕所也要凭牌出入)。” 杜小姐趁春香上厕所空隙,询问老师之家常说: “敢问师母尊年?” 师答: “目下(现时) 平头六十(凡计数逢十,叫“齐头数”,齐与平同意,说自己老婆正好六十岁。)” (旦) “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祝寿),请(告知) 个样儿(指鞋样儿)。” 师说: “生受了 (难为了,有劳之意),依《孟子》 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jù巨,鞋子) 罢了。”
上边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篇》,原意是说,不知道脚之大小,就去做鞋。作者在此引用它,是用来讽刺陈最良这个老儒的迂腐和书呆子气的。
杜小姐见春香到现在还未回来,心中有点着急,于是说: “还不见春香来。” 老师问小姐: “要唤她么?” 于是提高嗓子连唤了三次。春香边骂边上,说: “害淋的(淋,指淋病,即因一种由淋病球菌引起的性病,重者尿血)!”小姐有点恼怒问: “劣丫头哪里来?” 春香笑答: “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 陈最良听罢,大为恼怒了: “哎也! 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
“小姐临帖”,至此告一段落,下边从(贴)说“荆条做什么”开始,为第三层意思,也是本出之高潮所在。
第三层:春香闹学
(贴) “荆条做什么?”春香说了这句后,即用陈最良唱过的曲子【掉角儿】,即【前腔】唱了一曲——
【前腔】 “女郎行”(犹年女儿家。行,辈也),那里应文科判衙(应文科,即应科举考试;判衙,指官员坐堂办事)?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即“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此指随便写几个字)。陈最良听了不忍要插说几句话: “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这里老师引入了两古人苦读的典故: “囊萤”,指晋代车胤,于夏日盛萤火虫于练囊之中,借其光亮夜读之事。“趁月亮”,则指南齐江泌家贫不能点灯,而只得在夜月之下读书。老师以此典故反驳春香的论调。在老师插白之后,春香接唱道——
待映月,耀蟾蜍(指月亮) 眼花(这里是嘲笑,言借蟾蜍之光(即癞虾蟆之光)来读书,岂不把蟾蜍也弄得眼花了吗); 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活活折磨死)。陈最良听后,再追问: “悬梁刺股呢(引战国苏秦苦读的故实形容苦读自学)?” 春香则以唱反驳——
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 刺了股,添疤痆(痆<nà纳>,伤疤)。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 后台传出卖花的叫声。春香叫了一声 “小姐”。接着唱:“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通“岔”,打扰之意)。这一下真的把老儒激怒了: “ (末) 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陈最良拿起荆条打将来,春香赶忙闪过,随即唱道——
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语出《论语·子张》此指师门,引申为教师、老师),崄(同“险”)把负荆人唬煞(请罪之人吓杀)。春香把老师的荆条抓过来投弃在地。
小姐见此情状,即骂了春香: “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冒犯了老师)快跪下!” 小姐喝令春香跪下后,随即为春香讨饶: “师父看她初犯,容学生责认(批评、责备) 一遭儿。” 小姐一边训斥跪地丫头,一边用前腔 【掉角儿】 唱道——
“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 “则瞧罢。”小姐止住春香说: “还嘴!”接着唱道: “这招风嘴(招惹是非的嘴),把香头来绰(通“戳”) 疤; 招花眼(惹是非的眼儿,此指爱瞧热闹之意),把绣针儿签(刺)瞎。” (贴) 瞎了中甚用(春香不服气,还是利嘴对人)?小姐再唱道——
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这是旧籍中常用的开头语,此作“学习”的代称),没的争差(差错)。
这时春香才有求饶口气:“争差些罢。”小姐伸手扯春香的头发,恶狠狠地唱——
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指挨打后的伤痕)?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封建家庭责打家人的器具,如荆条、鞭子和戒板等)。
最后,春香终于被制服了说: “再不敢了。”小姐最后说: “可知道!”(此“可”,表疑问,即说你知道不知道?指事情的严重性。) 老儒陈最良,见此情景也软了下来说: “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最后,饶了春
香这一次,让她站了起来。
这出戏,至此将要结束了。
作者在前面,让初上场的主仆两人接唱【绕池游】五句曲词之外,特别为每个上场人物均安排了一支曲,而且是同曲牌(均为【掉角儿】联唱,其间插入说白和动作。这样,就使表现艺术更形戏剧化。如此安排,既能集中表现人物心内活动,更有利于刻划人物性格(如陈最良的迂腐,杜丽娘的温顺和侍女春香的泼辣,均跃然纸上)。同时,也使舞台表演生气盎然,避免了单纯静止的歌唱带来的沉闷局面。
在内容上,它围绕着教读《诗经》这个中心情节,展开了对封建礼教的维护与反抗的斗争;并在矛盾尖端上,集中呈现了“春香闹学”的反封建精神。这个精神,在戏的结尾还继续有所表现。
第四层:课完回衙
陈最良用曲牌【尾声】唱道——
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指名誉著闻,职位显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
这两句是说,女学生与男学生有点差别:因为她们不要为作宰,在外扬名,教书要求可以低一点。陈教授唱罢以上两句后,即对小姐和春香说: “你们功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原指宰相,此是对杜太守的恭维话) 陪话(陪着说说话儿) 去。”
(合)指三人合唱——
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一弄,一派。这句意指书馆装饰富有新气象,因为春季始业,刚刚开馆念书)。
这句唱词虽然是三人一致唱出的,都表示:不辜负这派春日读书的大好时光。实际上,师生各有不同含义,在小姐与春香来说,是语带双关的,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唱完,陈教授就管自走掉了。
而(贴作背后指末骂介) 春香在背后指着老师骂: “村(与“蠢”同音)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杜小姐见她在骂,扯住春香问道: “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 这时,小姐的心里,早已从书馆窜到后花园去了。春香故意不说,而小姐作笑脸逼问。春香用手指一指: “兀那不是!” 丽娘急着再问: “可有什么景致?” 春香这时却摆起腔来讲: “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指有水湾、小溪,语引古人“修禊”聚会典故,意指美好的景色),面(即“向”) 着太湖山石 (提用太湖石堆栈的假山)。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杜丽娘听后十分高兴,说: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杜小姐听后,只说“暂且回衙去”,到底去不去后花园,看来她心中早有盘算。
最后,是本出戏的四句下场诗——这是传奇剧的固定格式。这里是由主仆两人相间分念的:
(旦) 也曾飞絮谢家庭 (李山甫)
杜丽娘自比晋谢丽韫(王羲之次媳)那样的有诗才。此“絮”,指柳絮。
(贴) 欲化西园蝶未成。(张泌)
春香希望化成蝴蝶去花园,但受到老师责难而未成。这里,引入
庄子化蝶之典。
(旦) 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
那美好春光勾起我无限愁怀,不要再提起那事了(指“化蝶未成”之事)。
(合) 绿阴终借暂时行。(张祜)
不过,那绿柳翠桧婆娑成荫,总是由游园之人漫步其下的。
最后这四句下场诗,很重要,“乃一出始终条理”(孔尚任语)起着小结的作用。明清传奇剧,都用这种集唐式的下场诗来总括出大意或强调其重点。这同元杂剧的“题目正名”有相似之处。
什么叫“集唐诗”呢?
就是指集用唐人诗句为诗,即将唐代诗人的诗句集缀成一首新的诗。这种体制,称“集唐诗”。比如现在这首下场诗,就是在晚唐四个诗人的四首诗中各找出一个诗句,按照这出戏的规定情景,重组一首新的七绝。
首句,是唐懿宗时诗人李山甫《柳十首》(绝句)之七的第一句诗;
次句,是晚唐至五代时诗人张泌的《春夕言怀》七律中的末句;
第三句,则是唐武宗时诗人赵嘏(gǔ古)的《寄远》七绝中的第三句;
第四句,唐穆宗时诗人张祜(hù户)的《扬州法云寺双桧》七律中的末句。
第十出 惊梦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旦)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 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 分付了。(旦) 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科)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 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 早茶时了,请行。(行介) 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 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 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 (成对儿莺燕呵) (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 去罢。(贴) 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 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 (贴) 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旦叹介) 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啊,得和你两相连,春去如何遣? 咳!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 (作左右瞧介) (又低首沉吟介) 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 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 《题红记》、《崔徽传》 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 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山坡羊】(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我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睡介) (梦生介) (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 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 (回看介) 呀,小姐,小姐! (旦作惊起介) (相见介) (生) 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旦作斜视不语介) (生) 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 (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 (背想) 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生笑介) 小姐,咱爱杀你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 (生作牵衣介) (旦低问)那边去?(生)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 秀才,去怎的? (生低答)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 (生前抱) (旦推介) (合)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强抱旦下)
(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 “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采云边。” 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鲍老催】(末)单则是混阳蒸变,看他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搧。一般儿娇凝翠绽魂儿颠。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咱待拈片落花儿惊醒他。(向鬼门丢花介) 他梦酣春透了怎留连? 拈花闪碎的红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梦儿; 梦毕之时,好送杜小姐仍归香阁。吾神去也。(下)
【山桃红】(生、旦携手上)(生)这一霎天留人便,草借花眠。小姐可好?(旦低头介) (生)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啊,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旦) 秀才,你可去啊? (合)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生) 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送旦依前作睡介) (轻拍旦介) 姐姐,俺去了。(作回顾介) 姐姐,你可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下] [旦作惊醒,低叫介] 秀才,秀才,你去了也? (又作痴睡介) (老旦上) “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他裙衩上,花鸟绣双双。” 孩儿,孩儿,你为甚瞌睡在此? [旦作醒,叫秀才介] 咳也。(老旦) 孩儿怎的来? (旦作惊起介) 奶奶到此! (老旦) 我儿,何不做些针指,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 因何昼寝于此? (旦) 孩儿适在花园中闲玩,忽值春暄恼人,故此回房。无可消遣,不觉困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亲恕儿之罪。(老旦) 孩儿,这后花园中冷静,少去闲行。(旦) 领母亲严命。(老旦) 孩儿,学堂看书去。(旦) 先生不在,且自消停。(老旦叹介) 女孩儿长成,自有许多情态,且自由他。正是: “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 (下) (旦长叹介) (看老旦下介) 哎也,天那,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睹景伤情。没兴而回,昼眠香阁。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于园中折得柳丝一枝,笑对奴家说: “姐姐既淹通书史,何不将柳枝题赏一篇?” 那时待要应他一声,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轻与交言。正如此想间,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欢毕之时,又送我睡眠,几声将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门,忽值母亲来到,唤醒将来。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忙身参礼母亲,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奴家口虽无言答应,心内思想梦中之事,何曾放怀。行坐不宁,自觉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学堂看书去,知他看那一种书消闷也。(作掩泪介)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贴上) “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 小姐,熏了被窝睡罢。
【尾声】(旦)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 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 (许浑) 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惊梦》是《牡丹亭》的第十出,是全剧之精华。从《闺塾》至本出间隔有《劝农》和《肃苑》两出,但从剧情线索上说,从《闺塾》到《惊梦》却是一脉相承,逐步发展而深化。
本出剧情略述及中心思想
一、剧情略述这出戏曲两个曲牌联套组成:第一套(“游园”)由【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和【隔尾】等六个曲牌组成联套。这套曲词集中表现了一个中心内容:游园。这是本出戏的关键部分。
在“游园”这前一半出戏中,主要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鼓励下,违背父母和师训,走出闺阁深院,看到了一个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新天地。因为杜丽娘的原有天地,只是四围高墙内的“小庭深院”——是她的整个世界。
第二套(“惊梦”)由【山坡羊】、【联唱二曲】、【鲍老催】、【绵搭絮】和【尾声】等五个曲牌、六支曲词组成。这套曲词,表现的内容是:惊梦。
在“惊梦”这后半出戏中,杜丽娘自游园回房后,“昼眠香阁”,从“入梦”到“惊梦”,再到“思梦”,之后还有“寻梦”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精细入微地描写了杜丽娘梦遇柳梦梅,从惊喜交加到“两情和合”,并由花神庇护下成为姻眷,以及惊梦后的“行坐不宁”怅然若失的神情。
这出戏的出场人物有:杜丽娘、春香和梦中情人柳梦梅;还有杜母甄氏和梦中花神。他们分别由生、旦、贴、末和老旦五个角色扮演。
二、本出中心思想这出戏的中心思想是:青春的自我觉醒。这也是整部戏主旨所要求的,是以后各出戏发展的基础。因此说,它是全剧最关键的部分。其中:
有愤懑——不满于封建伦理的束缚,反对对美好人性的扼杀;
有鄙视——不愿做循规蹈矩的封建淑女,要求个性解放;
又有热爱——热爱青春,热爱自然,热爱人生,因而奋起抗争;
还有追求——强烈追求美满婚姻,无限向往自由、幸福生活,于是,激起了扫除一切障碍的热情与决心;
自然,也有感叹——对春色、春情的惊叹,对灰色命运的感伤,甚至痛不欲生,但仍在死里求生。
详讲《游园惊梦》曲文
本出戏,可分两大段:
前一段(前六支曲):游园(又分二层意思)
第一层(前三曲):游园前的心理与准备;
第二层(后三曲):主仆游园情景及心态。
后一段(后六支曲):惊梦(从略)
以下分段详讲——(主要是前一段“游园”):
前一段:游园
“游园”是本折戏的前半出,后半出才是“惊梦”。在这前半出中,由高调的六支曲组成,前三曲,主要写杜丽娘游园的心理活动;后三曲,才写游园中之所见所感。本段分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层:游园前的心理及准备
首先,由杜丽娘上场,唱了一个“引子”——
【高调引子】、【绕池游】梦回(醒)莺啭,乱煞年光(春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这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情景,到处是撩乱人心的大好春光。可是,人们这时却被关在小小的庭院深闺中,见不到、闻不着这种美好辰光。
接着,春香接唱——
(贴) 炷(烧)尽沉烟(熏烟的香料沉香),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依恋之情) 似去年?
这里的“尽”、“抛”、“残”三字,点出主人公沉闷单调的无聊生活。“梦回”与“乱煞”,物我相济,颇存言外之意:“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更含有春莺之声唤醒少女春情之意;“乱煞”,也不光形容春色斑烂,更写出小姐的缭乱心绪。主仆为春光所诱,恨不得立即去游赏。于是,听凭烧空沉香,丢掉用残绣线,哪有心思再去做针线活呢! 心想,今年春情比往年来得浓哪!
下边均为主仆两人的“对白”。先由小姐用词牌说道:
《乌夜啼》 (旦)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早起远眺,隐约可见在大庾岭上的梅关,隔夜之妆,早已残乱,不便出行。大庾岭,位于杜太守住家之所在南安,即今之大庾县)。”
用词牌来道白,或作上场诗,是明清传奇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别误认为曲牌的唱词。
(贴) 春香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宜春髻子”,指饰有“宜春”彩燕的发髻。因为古代妇女常在立春之日,剪绸为燕形,贴“宜春”二字而戴之<据《荆楚岁时记》>)。
春香见丽娘斜垂着发髻,正靠在小楼栏杆上想心事,才说这些话的。经丫头这一说,小姐就进一步倾吐了心中“无端”的苦闷: (旦)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这里,作者借了李煜《相见欢》词中的成句,形容杜丽娘由于长期禁锢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她的纷繁愁绪有如一团乱麻,无始无终,越理越乱;她的愁情无法解脱,又比乱麻更进了一层:快刀斩乱麻,麻丝纵乱,总是可以斩断的,而她的愁绪却似流水,是无法截断的,正如
李白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春香见此情景,赶紧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小姐问:“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春香答: “分付了。” 小姐又说: “取镜台衣服来。” 春香即按小姐叮嘱,取了镜台和衣服给她梳妆更衣,并说了两句唐人诗: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见薛逢《宫词》)。这是说,梳头已毕,还要照镜自赏; 刚要换衣,又把新衣添上香料,说罢即告诉小姐: “镜台衣服在此。”
小姐对这个晴明春光唱了下边的一支曲子(仍属“仙吕宫”)——
【步步娇】 袅晴丝(飘荡在晴空中的游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对于这个“春如丝”的理解,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看,是“春天如丝”。因为它的主语是前述的“晴丝”,“春”只说明这个晴丝所处的环境和季节。因此说,这个“晴丝”是在春风中荡漾。而且还要知道,“晴丝”二字语含双关:既是实指春日晴空那些游丝飘飘忽忽吹来庭院,又像是一缕缕“情丝”,引惹杜丽娘心境的波动——即春心荡漾。但她此次偷往后花园观赏,简直是违抗父母,不服管教,于是又踌蹰了起来——
“停半晌,整花钿(整理女子两鬓之饰物),没揣菱花(镜子古代铜镜背面铸有菱花之纹,故名),偷人半面,迤逗(yǐ dào乙豆,惹逗,害得,当时南方口语) 彩云偏(彩云,发髻美称,弄歪了)。”小姐边走边继续唱: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杜丽娘见到风和日暖的好春光,正在整装待发时,没料到镜子偷偷照了她一个半面,害得她羞羞答答地把发髻也弄歪了。当她走出香闺之后,不免又有点犹豫:怎么可以就这样出去游园踏春呢?这里一个“偷”字,耐人寻味。明明是自己照镜子,偏说镜子偷照了自己半面。似乎镜子已偷窥了少女春情荡漾的内心隐秘。这把一个少女怀春的微妙心理,刻划得惟妙惟肖。此最后一句,不仅写出小姐的羞涩腼腆,也反映了礼教对女子的严重束缚。
杜丽娘的欲进还退的复杂心境,终于经过一番思量,让“情”战胜了“理”。当春香说她“今日穿插(穿戴) 的好”,夸赞小姐打扮得很漂亮时,杜丽娘趁势道出了自己的真正意趣,又唱了一曲——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光洁鲜艳) 出落的(衬托得) 裙衫儿茜(通“倩”,鲜明之状),艳晶晶(光彩夺目) 花簪八宝填(各种宝石镶嵌),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爱好,爱美;天然,天性,即爱美是自己的本性)。恰三春好处(喻自己青春美貌) 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这里的“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在古代小说和戏曲中是用来夸奖女子之美貌的。意谓鱼见其美色,愧而下沉;雁贪其美色,为之停落;月见其美色,黯然无光;花见其美色,自羞不如。
这是杜丽娘顾景自怜的一曲唱词,其要害的句子是: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一方面,她承认自己打扮得确实很美,一方面又埋怨人家看不到她的“真美”。认为人们只知她的外表美:美得使鱼儿、鸟儿都“惊喧”,美得更让花儿不敢开放,月儿躲入云堆中,甚至愁惊得发抖。用极端之语夸张其“外美”,而我的真正的美——“三春好处”,也即一个清丽少女的“内心美”,我那爱美的天性,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又有谁能见到呢?不要说,高堂父母和塾师,根本无法窥其“真天性”,甚至连贴身丫环春香,也不甚理解她。因而,使她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强烈而深沉的愁怀。
这三支曲是写主人公在游园之前的复杂心态和准备情况的。先写孤锁深院,韶华虚度,春光撩人;再写对镜梳妆,欲行又止,顾影自怜,情思荡漾。通过人物神志和景语的点染,生动描摹了杜丽娘游园前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游园作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层:主仆游园情景及心态
(贴) “早茶时了,请行!” 春香提醒小姐,现已是用 “早茶” 时光了,该出发了。(行介) 于是,主仆两人就走了。春香指着后花园景象,随即占了一绝: “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沾污) 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用唐人以拉响小金铃驱鹊护花的典实)。”
杜丽娘步出香闺到了后花园之后,见着满园春色,心中“情丝”(思)有如泉涌,喷薄而出。先赞道: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并高兴地唱了游园的第一支曲——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姹(chà岔)与嫣,原指女姓之娇艳美丽,此形容鲜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枯井与废墙)。良辰美景奈何天(有负苍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赏心悦耳,令人快意的事,在哪一家院)!(夹白)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一直没有提起)。”
这支曲词,反映了杜丽娘在春色诱使之下,产生了心灵的震颤。头二句写园中景色和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接下二句,由触景生情转向直抒胸臆。“奈何天”、“谁家院”,是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下边主仆合唱,展现一幅绚丽而带迷惘色彩的画图,有实景,也有虚景。丽娘与春香一道唱——
(合)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五句曲词,大体意思是:
在高大壮美的楼上,观赏朝云暮雨,在微风细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乘船泛游,是多么的美好啊! 可是我这深闺之人哪,却辜负了这大好春光。这就把狭小的园内之景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说明主人公向往广阔天地和无边的天然美景。这是一支著名的曲辞,将主人公由喜转悲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惜春之情洋溢言外。
这时,春香说了一句:“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这句如实反映花园现况的普通言语,不想撩起了丽娘更加伤心之情。于是,又唱了一曲——
【好姐姐】 (旦)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此指杜鹃花), 荼䕷(晚春开放的白花灌木,此指荼䕷匿架子) 外烟丝醉软。春香呵 (白) 牡丹虽好, 他春归(晚春) 怎占的先!
杜丽娘见到了鲜艳如血的杜鹃花开遍了青山,那开白花的荼縻架外飘荡着软柔如醉的柳丝。但一提牡丹花,却不免伤感。唐人皮日休有一首咏牡丹的诗,其中有句“独中人家第一春”。所以,杜丽娘才唱这句“他春归怎占的先”。因牡丹花是在春尽之时才开,故作此反问。意思是明白的:牡丹很美,是“花中之魁”,但开花太迟了,怎么占得春花第一呢?其言外寓意也是清楚的,就是对自己的美好青春被耽误而产生的幽怨和伤感。
(贴) “成对儿莺燕呵。” 这是春香的插白。接下去两人合唱这支曲的最后三句曲词——
(合) 闲凝眄(注视),生生(乳燕清脆叫声) 燕语明如剪(这燕语如此尖新清脆,原是由自己的尾部修剪出来的。这样作喻,比一般高一筹,既拟声,又状形),呖呖莺歌溜的圆(言其圆润婉转)。
这些都是描摹春景之美丽,令人陶醉的春光。但游园总得有一个结束。于是,小姐说: “去罢。” 回家去罢! 春香说: “这园子委是(委实)观之不足也。”小姐却不以为然说: “提他怎的!” (行介) 主仆即从后花园返家去了。
这是作者有意用美景来烘托主人公的情怀。因为,春景越美好,越使游园者勾起春愁。其结果是:“没乱黑硕果仅存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最后一支曲,把这种感伤情绪推向了高潮。杜丽娘唱道——
【隔尾】 观之不足由他缱(留恋不舍,此指缠绕),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此“十二”,是泛指,犹言“所有”),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即消遣)。
这次游园,事与愿违。游园原是为了消愁遣闷,殊不知,这春光,唤起了这少女的“春情”,激化了她与封建礼法的矛盾。因而,越游愁越重,内心的感伤和怨怼已达到难以排遣的地步。
(作到介) 两人从后花园出来,不久,就到了自己的闺房。春香念了一首下场诗——
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这首诗的前二句,出自《花木兰》乐府民歌,是其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化用。后两句中的“映山紫”,是杜鹃花(俗称“映山红”的一种);“沉水香”,就是沉香,是闺房内常用之香料。
春香念完这首诗后,即对小姐说: “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
这是前半出戏“游园”的结束,以下是后半出“惊梦”的开始。
(有些选本,只选留“游园”部分,而把“惊梦”部分删去。本书为保持剧情完整性,特选而不释,自行解读。)
汤显祖的《牡丹亭》,自问世以来,素为人们所重视,所赞许。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屠隆就曾对《牡丹亭》作过很好的评论:“义仍(显祖之字)才高博学,气猛思沉。格,有似凡而突奇;调,有甚新而不诡;语,有老苍而不乏姿;态,有秾艳而不伤其骨。”(《明诗纪事》引《绛雪楼集》)的确,仅就我们选读的两出戏中,已可看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才华。从剧本的立意构思、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曲辞组合,以至语言驾驭等,诸多方面都显示了出来,使人看到这个戏剧,是煞费经营而巧夺天工的。
屠隆的评论,既扼要又全面,很有见地,指出汤剧的总的艺术特色:“婉丽妖冶,语动刺骨(见《曲律·杂论》)。这就是说,绚烂与平谈结合,功力与才情融洽,由此,构成剧作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这当然是指汤剧的整体而论,作为其主要代表作的《牡丹亭》,自然不会例外。因为整体,总是由若干局部组成的。
下边,以这几出戏为典型,作一些具体剖析——
一、工细而生动的人物这两出戏出场人物有六人,其中主要是杜丽娘、春香、陈最良和梦中人柳梦梅四人。
杜丽娘——这是着力刻划的主角。她出身名门闺秀,表面似乎贤淑、矜持,而其实是一个美丽、热情、奔放的女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自由、美满婚姻),她可以不听塾师的训诫,可以违抗礼法、家规,私出闺门,大胆游园,并在梦中,不用任何“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由地、痛快地与意中人结成姻眷。这对当时社会来说,当然是做一件“离经叛道”甚至“伤天害理”的大坏事。从后边的戏看,她确是一位敢于恨、敢于爱,大胆寻求新天地、新人生的“出格”的女性。她的那种为了纯真的爱情,可以“梦而死”、“死而生”的坚决斗志和充沛生命力,虽有待后续几出戏来充分体现,但在这两出戏中,已透露了端倪。
春香——这个形象很可爱。她的天真无邪、正直泼辣的性格,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特别在“春香闹学”中,其反抗精神展示得比较突出。塾师陈最良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封建教条,而春香却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来对待塾师的训导。于是,就戏中出现了若干令人发笑的有趣的对抗。这不仅富有戏剧性,也含有某种哲理性。
这种反抗精神,更突出表现在春香借口“出恭”之机,偷去后花园的越轨行动上。而更强烈的反抗,却出现在当陈最良征引古人苦读典实进行说教时的那种逐条批驳上。她的批驳,虽带有一些顽皮口吻,但表现得很泼辣。特别是在塾师发威要打她时,她竟敢口出粗言,手抡荆条,对无理体罚进行了反抗,充分表现了春香的勇敢性格,也流露作者对封建理学及其教育的不满。
在这两出戏中,刻划春香性格的地方还有不少,确乎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可惜,这个性格在以后各出戏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陈最良——这个人物在全剧中却是次要的,但在《闺塾》里,却是作者着力刻划的一个重要人物,被作为一个封建道学的代表者来加以塑造。他的性格特征是:迂酸顽固、空疏虚伪。你看,他是一个应试十五次累举不第、年逾六旬的“老秀才”,也是一个离开封建教条而不能生活、行动的封建卫道士,当然,也可视为封建道德的化身。在戏中,他对封建伦理的卫护是很忠心、很卖力的。他没命地要对自己的“女学生”灌输“后妃之德”之类的被歪曲的《诗经》经义,专心地企图将她培养成典型的封建贤妻淑女。但是,由于自己知识空疏,在“解经”中闹出许多捧腹的笑话。一个府学教授、年高花甲的老儒,竟然在解讲《诗经》第一首诗时,没有过好“文字关”,说什么“好者好也,逑者求也”来,引得春香给他一个嘲弄:“为甚好好求他”?老儒只好以训斥堵住人的嘴,但倒显出了自己外强中干的狼狈相。
陈最良这个人物的性格,这里只开了一个头,以下若干戏里,还会作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柳梦梅——这个形象,在这两出戏中,只是在梦中出现,对于他的性格全貌,一时还难于把握。不过,虽只是“南柯一梦”之瞬间所见,但却已使人初步看到他那个年轻俊妍的丰姿,勇敢进取的性格和“千般爱惜,万般温存”忠于爱情的形象。他的这个艺术形象,在以后戏中,将配合杜丽娘性格的发展,会得到更完整的塑造。
还有两个出场人物,即丽娘之母和花神。虽然着墨无多,但已给人们留下了印象。特别是花神,很值得注意。
花神——在汤显祖笔下,花神不是可怕之怪,而是“情”的化身,“催花御史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他不仅给大地带来了春光,而且“专管惜玉怜香”,给人间带来了爱情与幸福。在《惊梦》一戏中,他是杜柳结合的保护者和促进者。他不受“理”的约束,却为“情”而操劳,是一个“异端神”的形象。
这个“神”,也许正是明代那种为时代真理而献身的人间“异端之尤”的艺术投影。这一点,在后续的《冥判》中,花神还将同判官一起出场,两个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
二、描写,为写“情”描“人”服务在这两出戏中,还可见到另一个特色,即:一切描写,只为了写“情”与描“人”。戏中的不论是景物描写,或者肖像描写,或者心理描写,以至场景描写,统统都为了一个目标:塑造人物,传情达意。
这一点在《惊梦》中的“游园”部分,显得特别突出。比如——
为了表现杜丽娘准备游园和步出香阁时的心情,她是“宿妆残”、“闷无端”;
为了游园访春,她“整花钿”,把自己打扮得“羞花闭月花愁颤,沉鱼落雁鸟惊喧”;
待到了花园之后,描写更是情景交融;初见满园春色,不禁惊叹:“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遍”;接着,又沉醉在艳丽春色之中:“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縻外烟丝醉软”、“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这种用美景烘托情怀,于是,春景越好越勾起游园者的春情。其结果:“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这些描写,有时是景为情设,寓情于景,有时是即景生情,情由景出,情景两相渗透,浑然一体。这样,不仅显见其景(物),而且亲睹其人,还可尽窥其心。乍看,似乎是当时景象的客观描写,其实是游园者心理活动的反映。
在描写中,表现了两大特色,即:
一是层次展现的丰富性。后花园满园春色对主人公产生的震撼是很大的,心理活动异常丰富:对自然与青春的热爱;对春色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感伤;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苦闷等等,其中有踌蹰徘徊,有回旋起伏,充分呈现着心路变化的历程。
二是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其中,有人物的欲藏又露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主观与客观交融的景物观照;又有迴肠九曲的心灵告白;还有唱中夹白,白中串诗的运用,也有助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
三、语言性格化,宾白有机趣。汤剧中的曲辞,语言工丽,且精练含蓄而又空灵。这两出戏中,若干曲辞都用于杜丽娘心态和景物的描摹,这是符合人物特点所要求的。因为杜丽娘并非村姑,也不是一般“闺秀”,而是“淹通书史”的宦家小姐。要表现这样一种身分的人物性格,当然需要有适当的谈吐和透着“文气”的语辞。《惊梦》中的若干曲辞,如【步步娇】、【醉扶归】、【好姐姐】、【山坡着】和【隔尾】等曲牌,其语言风格,最适于表现人物的细腻复杂感情,使其性格化。
至于宾白对话,比曲辞更加个性化了。比如陈最良的说白,就很能表现一个迂腐老儒的特色。他满口仁义道德,出言总是带点酸味儿。当学生杜丽娘要为师母绣鞋上寿“请个样儿”时,他竟说:“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用这样语言来刻划书呆子的形象,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再如春香的语言,不但个性化而且富有机趣。她批驳陈老夫子征引古人苦读实例时所唱的曲辞就是这样。请看:“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特别是她被塾师处罚之后,在背后偷骂老师的话“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等等。这些语言,不仅表现春香那种略带粗野的少女倔强性格,而且给人以机警灵动之感。
四、曲调南北兼用,念唱结合汤剧《牡丹亭》,属于昆山腔的剧本,从声腔源流上说,是属于南曲系统。但实际上昆山腔经过改革之后,已经把北曲的精华吸收了去。因此,在《牡丹亭》中,处处可见到它是兼取北曲高亢泼辣和南曲婉转清丽之长的,是用了不同曲调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与不同情趣的。用于正面人物的生、旦脚色所唱的曲子,大都较为典雅、庄重,而净、丑一类人物出场,往往用了一些诙谐俏皮的曲调。比如:
在《惊梦》中,旦脚诉情曲,多用南词,而末脚所唱,则为北曲。杜丽娘伤怀的悲哀场子,用的是南曲【山坡羊】;而花神出场的欢乐场子,则用北曲【鲍老催】。这种南北曲调混用,就能在特定戏剧情节中表现某种特定的戏剧情绪,使戏剧音乐也性格化,大大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这两出戏中,从表演艺术上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色:它续承宋、元南戏歌唱艺术的传统,使演唱多样化。这里,既有旦角独唱(如【山坡羊】),又有生、旦对唱(如【山桃红】),还有旦、贴对唱(如【绕池游】),更有众角合唱的(如“下场诗”)等。注意使唱曲多样化的同时,不忘以独唱形式集中抒发剧中人的内心活动。
在戏中,还重视念白的作用。宾白,在这两出戏里,不单单用于打诨插科式的喜剧性穿插,而且凡是自报家门、交待情节、叙述事件,评论是非,以及唱曲与唱曲之间的过渡衔接,都注意让“念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唱段中,还不时地插入说白和对话,使舞台气氛更加活跃。比如,在《闺塾》中用【掉角儿】同一个曲牌,分别由末、旦、贴各唱一曲,在唱曲中间,以旦、末对话,或末、贴道白,或者旦、贴插话,说说唱唱,唱唱说说。这种唱白相间的宾白,使整个演唱显得十分活泼,富有情趣,从而使演唱艺术更加戏剧化。
五、《牡》剧的创作倾向:浪漫主义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走的是浪漫主义道路。它不论在创作理念上,或者在全剧灌注的精神和散发的气氛上,以至在具体情节的设置上,无不洋溢浪漫色彩。
首先,表现在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持上。因为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的最基本核心。杜丽娘就是这样的人物。她可以为自己的理想由生而死,精神不灭;她也可以为理想死而复生,并抗争到底,达到最后胜利。
其次,表现在以幻想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在幻想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牡》剧的情节结构雄辩地体现了这一点。全剧就安排了《惊梦》、《冥判》、《魂游》和《回生》等出戏剧,采取了离奇情节、跌宕感情和想入非非等特殊结构形式,使剧本到处散发出浪漫情调和想象色彩。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是其创作的基本倾向,但并未排斥现实主义的采用。全剧的不少出目,用的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游园惊梦》就是这个结合法的范例。
附图七十三:
汤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