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生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辛弃疾是陆游同时代人,同样是爱国主义作家,处在南宋初期宋金对峙的局面,都抱着恢复中原的志愿,有一番抱负,而不能实现,以充满了爱国思想的文艺作品丰富了我们的文学遗产的。不过,陆游主要是诗人,辛弃疾的主要创作是词。辛弃疾是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词的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晚年号稼轩,济南历城人。有《稼轩集》行世。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140—1162,二十三岁以前。

辛弃疾生在靖康之乱后十三年。在他出生时,山东已经沦陷,在金人统治之下。他的祖父辛赞曾经做过金人的小官吏,是为了保全家族。辛弃疾说:“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虽任虏官,仍心向国家,从小培养辛弃疾的爱国思想。辛弃疾幼年曾随祖父到过燕山,察看山川形势,很熟悉山东、河北的地理环境和金人的内部虚实。

辛弃疾年幼好学,擅长文学,与党怀英同学。

辛弃疾是一位英勇的青年,他参加抗金的人民义军,在耿京部下任掌书记。1161年,金主完颜亮从燕都迁于汴梁,率六十万大军南侵,山东人民奋起抗金。耿京的部队壮大到二十五万人,自号天平军节度使。金人因后方受人民义军的牵制,打到江淮时,被南宋主将虞允文大败于采石矶。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南侵失败。

辛弃疾参加了战斗,他是一位有智谋、有决断的战士。耿京的义军组织是散漫的。和尚义端率领一二千人由辛弃疾劝说归从耿京,后义端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他与耿京约,限期三日追回。他知道僧义端要投向金人,追捕杀之,耿京自此重视他。

完颜亮死后,中原有恢复的希望,但是人民义军如果不与南宋政权联合,还是容易被击破的。因此,辛弃疾劝耿京归附南宋。1162年正月,耿京派辛弃疾同贾瑞等十一人渡江,见宋高宗于建安行宫。高宗赵构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命枢密院差使臣与贾、辛等诣京军。但当他们回到山东时,耿京为叛将张安国所杀,张降金。弃疾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缚僧义端和在敌营中生擒张安国两事足见辛弃疾之智勇。

第二阶段:1163—1170,在南宋做小官吏,献恢复中原之策时期。

宋孝宗朝,辛弃疾历任江阴签判与健康府通判。孝宗即位后,一度有志于恢复中原,辛弃疾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力图有所作为。1163年在江阴签判任上《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和《议练民兵守淮疏》,他根据亲身经验,提出防守的建设性意见。他说明两淮在国防上的重要性,必须训练民兵。以十万户、养十万兵,集中三镇以守,不宜分散民力。这样才能防御敌人,并且作为恢复中原的出发点。1165年,他又上《美芹十论》,详论恢复中原的策略,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辛弃疾的这些意见,都是从分析客观形势和自己的经验得出的,很有价值。但是这些策略没有受到重视,更说不上实行。孝宗在“符离之败”后也气馁了,只图苟安江南。辛弃疾后来又任建康府通判、司农寺主簿。1170年,召对延和殿,辛弃疾上《九议》给宰相虞允文,大略云今日之弊在于言和者欲终世而讳兵,论战者欲明日而亟斗,辛意(1)无欲速,欲速则不达。(2)宜审先后。(3)能任败,一胜一败乃兵家之常,讵一败便沮,成事乎?辛意在知彼知己,谋而后战。但他的意见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人理解他的爱国心意,他郁郁不得志,悲愤地写道: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三阶段:1171—1181,是南宋王朝重视辛弃疾的时期。

南宋统治者知道他有才能,开始重视他,同时也是利用他。辛弃疾这一时期历任司农寺主簿,滁州知府,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浙西提点刑狱等。他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也做了些镇压人民的事。在江西提刑任上,“讨平”了茶商赖文政之“乱”,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也以平“盗贼”著名。辛弃疾的文武策略,原来是准备用在北伐中原的,这时被利用来作镇压人民的工具,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说盗贼其实是被逼而起的人民。1179年在湖南转运副使任上,写了《论盗贼札子》给孝宗,明白地说:“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刬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谋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这里,辛弃疾提出了根本的症结在于政治上腐朽,所以,辛弃疾严厉镇压贪官污吏,但因此被弹劾,说他“杀人如草菅”。辛弃疾在地方官任上兴水利,办学校,放赈救济人民,而这些为朝廷所侧目,终被诽谤而罢职,退居江西。

第四阶段:1182—1207,闲居时期。

1182—1191年,他住在上饶,筑室于带湖旁。他归耕了,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他过着安闲的生活:“稼轩日向儿曹说,带湖买得新风月,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菩萨蛮》)身在农村,心系国家,但壮志难酬,他的《鹧鸪天》词就写出了这一时期的心境: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鬚。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后来,光宗即位,1192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翌年秋,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又被人奏劾落职,1196年徙居铅山县瓜山之下。辛弃疾六十四岁时,韩侂胄当国,他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六十六岁时,他知镇江府。眺望长江,回想他二十三岁时从扬州渡江归宋,已经四十三年了,他写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近七十,壮心犹在!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代表作,它对了解词人一生事迹,对于了解他的词是很有帮助的。

1207年辛弃疾告老还铅山,八月得疾,九月初十卒。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