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文献·明代文学与历史文献·子部笔记类文献
1.《谰言长语》1卷 曹安撰。安,字以宁,松江府华亭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宦游四十余年,皆处微职,曾任山东青州府安邱县县学教谕。曹安素负才名,曾任《宪宗实录》的总裁并参与编纂(当时尚不拘出身和资格,著作多聘取儒士为之),平生著述甚富。他在自序中说,从小即有笔记的习惯,“见先生长者嘉言善行,即笔于楮;或于载籍中间见异人异事,亦录之”,后来积累的材料因南北奔波而散失。此书则是他晚年的笔记汇录,自赴滇南起,后于官北直武邑县和山东安邱县期间,“老而弥勤”,录其见闻而成①。自序署时为成化二十二年(1486)五月,可见其书当作于此前。曹安自谦为“零碎之辞”,于事无益,因名之《谰言长语》。他知识渊深,且留意观察和思考,文字隽永朴实。诚如同乡任顺所云:“自六经、百家子史以及稗官小说,辄栝无遗。 其纪事纂言,皆有考据,非臆见浅识者所可及。”②其中论述多有关于诗文者,在诗体中涉及了咏物诗、吊古诗、挽诗、远行诗和宴集诗等。如在论国初文章时引前人语云:“太祖高皇帝云:宋濂之文不如王祎之典雅,王祎之文不如宋濂之华丽。杨士奇亦言:刘伯温之文不减于宋景濂,刘特以功业掩之耳。今三公之文具在,识者考之。”该书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菽园杂记》13卷 陆容撰。容,字文量,苏州府昆山人③。曾祖育于徐姓,因改其姓。陆容举进士后,始奏复原姓。成化二年(1466)进士。弘治初年,任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六年(1493)谢归,其记事应在弘治初年之前。其中有一部分材料涉及文学。如该书卷一○记载大约成、弘之时两浙地区南戏扮演的情况:“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其扮演传奇无一事无妇人,无一事不哭,令人闻之,易生凄惨。此盖南宋亡国之音也。其赝为妇人者名妆旦,柔声缓步作夹拜态,往往逼真。”①由此可见当时南戏的演技逐渐成熟,而且扮演者也不以习优为耻,观念较为开放。该书有1985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3.《四友斋丛说》38卷 何良俊撰。良俊,字元朗,别号柘湖,松江府华亭人,曾以岁贡入国子学,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故人以翰林称之。其主要生活于嘉靖、隆庆年间。以庄子、王维、白居易和自己为四友,斋名四友,故以此称书名。据其初刻自序称,其“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以其所学作为揣摩当世之故的依据,有不合处便深湛思之,常夜以继日,可见其博学好思,抱经世情怀。该书初刻于隆庆三年(1569),为30卷。至万历元年(1573),又陆续撰成8卷,共得38卷,拟卖园重刊,不意于同年病逝。侄婿张仲颐在重刻序中说,得松江都转运使龚元成捐俸之助,才于万历七年(1579)刻成。该书涉及内容极广,包括经、史、子、诗、文、书、画、词曲、释道和养生等。其中的诗、文、词曲则和文学直接相关,提供了作为由明前期向后期过渡的明代中期之诗文和词曲变化的重要材料。1912年,邓实将卷三七中的词曲专论辑出,刊入由上海国粹学报社刊行的古学汇刊二集中,后又以《曲论》书名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中。该书有1959年中华书局旧式标点本。
4.《云间据目抄》5卷 范濂撰。濂,字叔子,松江府华亭人。河南获嘉人高进孝(万历十四年进士)曾于松江府属任过知县,与濂结为相知。范氏该书成后,求时任陕西三原县知县的高氏为之作序。高氏序署时为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据此该书大体成于此时。高氏称,濂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很早即放弃举业。在范氏涉世的四十余年中,作为江南区域的松江地区之经济、社会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间人文之高下、习尚之污隆、财赋之增减与夫灾祥荐至、土木繁兴,其为时屡迁,其为变不一”,而府志恰在这些方面阙如。范氏有感于此,据目写实,“博综一郡之典章,而昭数十年之鉴戒”①。该书5卷,分别为纪人物、纪风俗、纪祥异、纪赋役和纪土木,末附《适园记》等篇。卷二“纪风俗”中保留了当地此时歌谣、戏曲变化的重要材料。如载:“歌谣词曲自古有之,惟吾松近年特甚。凡朋辈偕谑及府县士大夫举措稍有乖张,即缀成歌谣之类,传播人口”,“而里中恶少燕闲,必唱【银绞丝】【干荷叶】【打枣竿】,竟不知此风从何而起也”。该书有【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5.《尧山堂外记》100卷 蒋一葵撰。一葵,字仲舒,号石原,常州府武进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万历三十年代,曾任桂林府灵川县知县,后迁至京师指挥使。据其自序称,该书成于其中举当年之九月,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刻于南京。如序中云“戊戌(万历二十六年)南还,遇白下,见市中有鬻是书者”。蒋氏有感于前代骚人墨客的俳谐之作常被道学先生唾弃,渐至湮灭不传的事实,常以小童相随,发现散见于稗官野史中的解颐之处,即命录下,积久成帙。因读书堂名“尧山”,故借来用作书名。这些野史材料皆以人名标目,记载自古初迄本朝的文学家的轶闻琐事,可谓雅俗并陈,“其书所记颇为通脱,为稍识文字、酷爱文学之商人市民喜见乐闻,故极乐道于人口,驰声于阛阓,且流传于海外”,是研究俗文学史的重要材料汇编。然其书也有失于鉴别简汰之处,以致将某些野史中的讹传承袭下来,且不注明出典,使人不得其源,影响对史料价值的判断②。该书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金陵琐事》4卷,《续琐事》2卷,《二续琐事》2卷 周晖撰。晖,字吉甫,应天府上元人,主要生活在万历年间。早年因制举不售,弃去。“胸饶蕴蓄,性好编纂”③。该书稿本原称 《尚白斋客谈》,系杂记客座上所闻,用作风雨之夕消愁解闷的凭资。平时未尝示人,后被湖广麻城县一位姓王的朋友借录。这位朋友怂恿并帮助刊刻,于是周晖因系金陵人的缘故,“乃取客谈中切于金陵者录成四帙,名曰琐事”,故所载杂事和掌故多与南京有关。“南都文献之遗,多所征信,深为名流所许”①。根据所作序知,《琐事》大抵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其中有些条目关涉寓居或籍贯是南京的一些文人从事文学活动的记事,对研究江南文学和南都文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在卷二“曲品”条和“诗话”条中,记载了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有成就的诗词、散曲和戏曲作家的作品及其特点。如寄居南京的浙江鄞县人陈沂(字鲁南,号石亭),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间,因仕途不畅而致仕,杜门著述,曾创作杂剧《善知识苦海回头》。明末浙江山阴人祁彪佳的《远山堂剧品》著录简名为《苦海回头》,题周藩诚斋作。周藩诚斋即周宪王朱有燉,该剧收入《杂剧十段锦》中,也未标作者。庄一拂根据日人松泽老泉《汇刻书目外集》书中著录的明刊《四太史杂剧》中的《善知识苦海回头记》所题明陈石亭的线索,断定该剧为陈沂作,而非周宪王②。徐霖在 “曲品”条中 “陈鲁南有 《善知识苦海回头记》行于世,人最脍炙者《梅花序》”的记载,更为我们认定该剧为陈氏所作提供了有力证据。后又续刻《续金陵琐事》2卷、《二续金陵琐事》2卷。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谢国桢和赵元方所藏明万历刻本影印出版。
7.《五杂组》16卷 谢肇浙撰。肇浙,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一说侯官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万历末年,该书由新安(徽州府)如韦馆刊刻。该书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宽文元年(1661)有和刻覆明本,今影印收入和刻本汉籍随笔集第一集。通行本为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四库禁毁书丛刊也将其收入。由于谢氏历官地方多,见闻广,留意文献,且善叙事,并处于明代的大变革时期,所以其所记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卷一至二为天部)、地理(卷三至四为地部)、物类(卷九至一二为物部)和人事(卷五至八为人部,卷一三至一六为事部)等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其中,在卷至五《事部三》中就包含有一些他对当时小说和戏剧的看法,不无精彩之处。他认为小说和戏剧的创作应该有实有虚:所谓实,是指情景造得妙合情理;所谓虚,才是小说和戏剧的本质和生命力:“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味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古今小说家如《西京杂记》《飞燕外传》《天宝遗事》诸书,《虬髯》《红线》《隐娘》《白猿》诸传,杂剧家如《琵琶》《西厢》《荆钗》《蒙正》等词,岂必真有是事哉? ”接着对以作史方法创作小说、戏剧的做法提出批评:“近来作小说,稍涉怪诞,人便笑其不经。而新出杂剧若《浣纱》《青衫》《义乳》《孤儿》等作,必事事考之正史,年月不合、姓字不同,不敢作也。如此,则看史传足矣,何名为戏?”对于更多依据历史事实加工而成的历史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钱唐记》《宣和遗事》和《杨六郎》等并不看好,说其“俚而无味”,因其更多地失却了小说的属性,“事太实而近腐”。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历史文学创作的讨论和思考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8.《万历野获编》30卷,《补遗》4卷 沈德符撰。德符,字虎臣、景倩、景伯,浙江秀水人。祖父沈启源(字道升)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父亲沈自邠(字茂仁)为万历五年(1577)进士①,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②。沈德符万历六年(1578)生于京师。其幼年时代是在北京度过的,如在序言中云:“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家庭间又窃聆父、祖绪言,因喜诵说之。”祖父卒于万历十七年(1589),父亲也于十九年(1591)辞世,这时他才14岁,无奈回到南方。“比成童,适先人弃养,复从乡先达剽窃一二雅谈,或与陇亩老农谈说前辈典型及琐言剩语”。万历三十四年(1606)左右,选取过去闻见记载的百分之一,并附以最近闻见,成《万历野获编》30卷(沈的五世孙振说20卷)。中间经过14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时,又积累了不少琐记,其中的相当部分超出了以往的记事范围,“遂不问新旧,辄随意录写”,名为《万历续编》(沈振说12卷)①。明末由于社会动荡,所存残破,只剩十之四五。清初,邑人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多方搜集,略已具备”②。桐乡人钱枋从朱处借抄,为便查考,打乱原书顺序,分类编排,分48门,共30卷。其实,这些也非沈书的全部。康熙五十二年(1713),沈德符的五世孙沈振又根据搜得的其他抄本,“汇集诸家所藏,视钱本之所缺者而抄附之”,又得二百三十余条,皆为沈德符原目所固有,编成8卷③。道光七年(1827),浙江钱塘人姚祖恩的扶荔山房刊刻此书时也按钱枋例,以类相归,厘为4卷。该书主要记录万历间朝廷掌故和朝野轶闻,是了解明后期社会的重要笔记。包含在卷二五中的“词曲”类集中反映了此期戏曲变化和发展的具体情况。该书有1959年中华书局旧式标点本。
9.《客座赘语》10卷 顾起元撰。起元,字太初,又字邻初,南京上元人。副使顾国辅(万历三年进士)之子。生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万历二十六年(1598)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学问赅博,凡古今成败,人物贤否,诸曹掌故,无不通晓”④。但不久他便起逃世念头,避居遁园,自称遁园居士,七征不起。平时顾氏便有“好访求桑梓间故事”的习惯,所以他把座间听到的“可裨益地方与夫考订载籍”的往迹和近闻,命侍者笔录下来①。书中所记,也不尽得之传闻,有些是从别的书籍中节抄来的。该书所记皆南京故实及诸杂事,足补地方志乘之缺。然不分总类,相对混杂,如作者在书后题识中云,“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其中也多神怪、琐屑之语,这是不足之处。卷九《诗学》《词曲》《俚曲》《戏剧》等条,都是有关明代南都文学的资料。该书有1987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10.《陶庵梦忆》8卷 张岱撰。岱,字宗子,号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人。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其生活于明代经济发达地区和较为开放的时代,家里依靠木植和稻米,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性格不羁,鲜衣美食,家乐弹奏,生活优裕,如序中称:“大江以南,凡黄冠、剑客、缁衣、伶工,毕聚其庐。”他在作文风格上接受性灵创作的影响,迸发出清新明快、引人入胜的小品特征。明清易代,恍若隔世,对张岱的生活和人生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冲击。而先前歌舞升平、闲逸优哉的景象不能从心头抹去,张岱便以梦忆的形式写成此书,对当时的茶楼酒肆、斗鸡玩虫、放灯迎神、说书演戏、书画工艺等社会生活都作了详细描述,记录了明末浙东地区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情况。其中如卷五《柳敬亭说书》《刘晖吉女戏》、卷六《目莲戏》、卷七《冰山记》、卷八《阮圆海戏》等条,则提供了关于明末评书、戏剧及其演出方面的珍贵材料。该书有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11. 《识小录》4卷 徐树丕撰。树丕,字武子,苏州府长洲人。从书中记事可知,他家住在阊门外下塘,曾经历过甲申(1644)之难。据留庵(孙毓修)为该书影本所作跋知,树丕卒于康熙癸亥(二十二年,1683),因而其内容也偶有涉及清初的。书中除记述明中叶以来的朝野遗闻外,最有价值的部分应是有关明末苏州地方的记事。如该书卷二《女戏》条载:“十余年来,苏城女戏盛行,必有乡绅为之主。”看来苏州的女戏班子是归属某缙绅的。其中又载,地方绅士某比部(刑部)官狎某诠部(吏部)官所主之一女优,“每挟之出,出必旬日”,妨碍了演出,以致两人诟詈。卷四《吴优》条的记载可以使我们明了两位士绅相互诟骂的经济上的原因。在当地,“人家做戏一本,费至十余金”,而优人尚不满足,还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要乘马坐舆,“在戏房索人参汤者”,做戏的人家也无可奈何。因为戏班“必有乡绅主之,人家惴惴奉之,得一日无事,便为厚幸矣”。如此丰厚的收益,主人是不能容忍优人被人诱拐而影响出场的。卷四《王梅溪》条认为,传奇《荆钗》中所塑造的南宋大臣王十朋(龟龄)的形象“全无影响。不知何所来也”,并因此提出了对总体南戏的看法:“传奇之鄙俚,大率然矣。”可见,戏曲创作中的虚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该书有涵芬楼秘籍本。
属于此类有价值的笔记种类甚多,不能具列,可参考如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续修四库全书、故宫珍本丛刊等丛书的书目或提要。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书,它将2797种丛书中各类书籍按四部分类法进行编排,可依类而查。另附有使用四角号码检索法检索的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某具体书籍收入丛书的线索和其不同丛书的版本都可很容易地查得。它不仅对子部适用,对其他各类书籍的查检同样适用。但这只是以收入该工具书的丛书和书籍为范围的。
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不少新编丛书,并且还有相当多的古籍是以单刻形式存在的。因此,丛书之外书籍的检索,还要依赖各大图书馆所编的藏书目录和不断关注最新图书出版动态。只有这样,我们在从事课题研究时才能做到尽量网罗、全面掌握,斟酌版本、择善而用,科学地获取系统的研究信息,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注释
① 曹安《谰言长语·序》,《谰言长语》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② 任顺《谰言长语·跋》(弘治五年二月),同上书卷首。③ 据《明史》卷四○《地理志一·南京·苏州府》载,弘治十年正月,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邻地置太仓州,以原太仓卫城为治所。陆容卒于弘治七年(见钱振民辑校《李东阳续集》补遗《明故太中大夫浙江布政司右参政陆君墓表》),在太仓州设置前;后其居地被割去,因此笼统地说他为太仓州人也可。①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第124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① 高进孝《云间据目抄序》,范濂《云间据目抄》卷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② 谢国桢《江浙访书记·九·瓜蒂庵自藏书》第305页,三联书店1985年版。③ 雍正《江南通志》卷一六五《人物志·文苑一·江宁府》焦竑传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① 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山中白云》第292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②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六,中编《杂剧三·明代作品》第4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① 据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十六“沈先辈德符”,四库禁毁书丛刊本。②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七九《人物六·文苑二·嘉兴府》沈自邠传引《万历秀水县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①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序》(万历三十四年仲冬),《续编小引》(万历四十七年新秋),《万历野获编》卷首第3—4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② 钱枋《野获编分类凡例》(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同上书卷首第7页。③ 沈振《补遗序》(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同上书卷首第5页。④ 雍正 《江南通志》卷一六三 《人物志·儒林一·江宁府》顾起元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① 顾起元《客座赘语序》,《客座赘语》第1页;书末《题识》,《赘语》第350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