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金元杂剧·金杂剧·金杂剧的发展线索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辽金元文学的内容·金元杂剧·金杂剧·金杂剧的发展线索

金朝是由女真统治者建立的国家,从金太祖完颜旻建国(1115),到金哀宗为蒙古所灭(1234),历时一百多年,曾同北、南宋长期对立。女真族为北方游牧民族,文学尚处于歌舞、说唱的阶段,对于戏剧本来并不熟悉。而辽朝在与北宋的文化交流中已接受了杂剧,《辽史·乐志》中已记载了宫廷宴乐的杂剧演出:“酒四行,琵琶独弹。饼、茶、致语。食入,杂剧进。”金在灭辽后得辽宫廷教坊乐工,也开始在宫廷宴会上表演杂剧,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载宋使许亢宗于宣和七年(1125)往金朝,在宴席见演出杂剧,“云乃旧契丹教坊旧部”,说明金杂剧艺人部分来源于辽朝教坊。金杂剧演员的另一来源是金朝以武力劫掠宋朝的艺人。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将汴京的财富典籍、工匠艺人掳掠北去,《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七载:“金人来索御前祗候……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笙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开封府押赴军前。”被掳的杂剧艺人到了燕京(今北京)与原来辽朝的杂剧艺人汇合,形成燕京的杂剧演出队伍。这是金杂剧吸收、学习宋、辽杂剧的初期阶段,杂剧演出的形式甚至服饰都近似宋杂剧,《三朝北盟会编》卷二○载许亢宗看到金朝的杂剧演出“服色鲜明,颇类中朝”。

金杂剧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年间(1161)至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1208)。1153年,金朝把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改为中都,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女真文化和汉文化进一步融合。这时期金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学艺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金杂剧也进入兴盛阶段。京城中都是杂剧的中心,宫廷宴会演杂剧几成惯例。《金史》卷六四载有“章宗宴宫中,优人玳瑁头者戏于前”一类演杂剧的事。除中都之外,今属河南、山西地区的杂剧演出都很活跃。据现存的戏曲文物看,金代山西的杂剧是很兴盛的,如山西侯马市郊牛村金代董明墓有杂剧演出的舞台和戏俑,墓内题记有“大金国大安二年(1210)”;山西稷山县马村也有与董明墓戏俑相类的金墓砖雕; 同县吴城村也有一墓为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所建,内有一净角戏俑。至于河南,在宋代是首都东京所在地,本来就有丰厚的杂剧创作和演出的基础,在金代,河南的杂剧继续在发展。1974年,人们在河南沁阳县宋寨村发现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和泰和二年(1202)的金墓中有戏曲舞蹈俑、散乐俑等;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即金世宗大定九年),宋人楼钥出使金国,在南京(宋故都东京)的官方宴会上看到杂剧演出:“亦有杂剧,逐次皆有束帛银碗为犒。”可知在金代,河南的杂剧演出十分兴盛,尤以中期为最。

金杂剧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1209)至金亡的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为金杂剧的后期阶段。金代后期,蒙古崛起,不断进犯金朝,金宣宗被迫于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汴京),杂剧中心移至汴京。金末,金哀宗在国势飘摇之中“减御膳,罢冗员,放宫女”,自然无心欣赏杂演出。被蒙古军包围的城市居民,“百姓食尽,无以自生,米升直银二两,贫民往往食人殍”。生存尚不保,何谈娱乐。杂剧在后期的战乱中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见其真情而反能荡人血气”的“俗谣俚曲”——散曲已经出现,以文人创作为主体的北杂剧已开始萌芽,逐渐取代了金杂剧在剧坛上的地位。

综上所述,金杂剧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经历了学习、发展、衰落的历程,为元杂剧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注释

① 见《二十五史》中《辽史》卷五四第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② 《金史》卷六四第159页。见《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① 均见黄竹三著《戏曲文物研究散论》第39—4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② 同上,第40页。③ 见四部丛刊集部,楼钥《攻媿集》卷一一一《北行日录》。④ 见《金史》卷一七第49页,《二十五史》本。⑤ 见刘祁《归潜志》卷一一第126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⑥ 同上,卷一三第146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