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与艺术·金代的“说话”艺术与话本小说的发展·金代“说话”的渊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辽金元文学与艺术·金代的“说话”艺术与话本小说的发展·金代“说话”的渊源

按照叶德均的划分,讲唱(说唱)文学体制上分为乐曲系和诗赞系两大系统。故而同属乐曲系的作为叙述体讲唱文学的诸宫调与小说具有相近似的性质和体制,同属“说话”门庭、范畴。吴则虞也认为诸宫调是“话本的一种”,胡士莹则干脆把诸宫调归入乐曲系的小说话本“词话”一类。基于此,金代的说话艺术就存在着民间积累和由北宋直接移植两个渊源。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七《靖康中帙》五二“金人来索诸色艺人”条记载:

金人来索御前祗候、方脉医人、教坊乐人……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笙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开封府押赴军前。

同书卷七八“金人又索诸人物”条也有类似记载。公元1126年(金太宗天会四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从北宋都城汴京掳取了包括说话艺人在内的各种艺人北上,这是金代说话艺术的外源性移植。

又据王灼《碧鸡漫志》卷第二载:

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伎乐”条载:

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从这些记载可知,诸宫调本是流传于泽州民间的伎艺,北宋熙丰、元祐间始由山西艺人孔三传引入京师汴京。其后,这种以“传奇、灵怪”为内容的诸宫调在城市中很快流行起来。泽州,唐贞元间其治所为晋城(今山西晋城市),北宋时属河东路,其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高平、沁水一带。金灭北宋后于天会六年(1128)改称南泽州,属河东南路。因此,在金所奄有的诸宫调发源故地,当有此种伎艺未进入城市的那一部分在民间存留、积累。

然而,无论是诸宫调的讲唱,还是小说的讲唱,作为讲唱曲艺由乡村而进入城市,依托于市民阶层的文化消费而流播,这是一般的发展规律。同属“说话”范畴的金代诸宫调和话本小说,也是以城市市民为主要的接受、消费对象的。因此,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是“说话”艺术发展、兴盛的必要条件,而这又有赖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注释

① 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第2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② 吴则虞《试谈诸宫调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五辑第278—279页,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③ 胡士莹《词话考辨》,《宛春杂著》第225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作者在《话本小说概论》中也认为:“宋金元以来,乐曲系的说唱文学,确实都是‘词话体’,都是属于说话门庭的。它和宋元小说话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也是‘小说’话本的一个旁枝。”见该书第179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①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第四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版。② 岳珍《碧鸡漫志校正》第35页,巴蜀书社2000年版。③ 吴自牧《梦粱录》第1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93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