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倡的为人之道。孔子曾经告诉弟子说:“我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忠恕’两个字。”“忠”与“恕”是两个概念,宋代朱熹注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之心,尽己之力,来成全他人,就是“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来宽容他人,就是“恕”。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显然,“忠”说的是一种仁爱的精神,“恕”说的是一种宽容的精神。比较而言,“忠”比“恕”难以实行,“恕”则比“忠”更基本,所以孔子曾经以“恕”字作为弟子应该终生奉行的金科玉律。孔子的“恕”道,不但成了中国人的口头禅,而且在西方也引起了反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经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法国大革命的风云人物罗伯斯庇尔在其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著名的法国《人权宣言》)中也引用了孔子的这句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毫无疑问,孔子的“恕”道是中国人对人类智慧宝库的伟大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