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音乐·哈里斯
美国作曲家。出身于农民家庭,曾当过卡车司机。工余,参加一个名为“学士俱乐部”的小团体,热衷于讨论各种哲学问题,欣赏音乐,并业余学习作曲。后入洛杉矶师范学院音乐系和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学习,毕业后又随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积极倡导者法威尔学习。1927年,在作曲家科普兰的鼓励支持下,去巴黎学习作曲,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布朗热,学习极为主动勤奋,布朗热称其为“我的自学成才的学生。”回国后,先后在朱丽亚音乐学院、科罗拉多学院、康奈尔大学、印地安那大学、波多黎各大学、加州大学等任教多年。作品曾多次获奖,音乐极富“美国风格”。20年代曾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了拉索、帕列斯特里那、巴赫、贝多芬以及法国古钢琴家和英国早期作曲家的作品; 30年代与许多民间歌手有过密切交往,接触了大量美国民歌和民间音乐。对其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音乐中多声结构的基础是调式体系; 并将各调式分为“明”色和“暗”色。认为色调最“暗”的是罗克里亚调式,其次是爱奥尼亚、混合里底亚; 色调最“明亮”的是伊奥尼亚调式; 多里亚与里底亚调式则属中性色彩。在和声上喜用协和音响,对于不协和音 (如同一根音上的双之音并置),常让它们以交错关系出现,而不是同时碰撞; 和弦中消音的关系也常根据泛音列来排列。音乐结构常采用介于即兴式风格和严格对位风格之间的变化形式,对大型曲式的应用严密而又灵活; 配器单纯朴素。旋律民歌风格浓厚,深沉地表现了美国人的气质特点,科普兰曾说它们是植根于古老凯尔特族民歌的新赞美诗。其音乐所展示的“美国”不是喧闹紧张的大城市的美国,而是有着辽阔平原、广阔空间的美国,音乐具有美国西部特有的悠闲情调。共写有交响乐十六部,以及大量管弦乐、室内乐、合唱和歌曲等。主要作品: 第三交响乐 (1939),第四交响乐 (民歌交响乐,1940),第六交响乐(“葛特斯堡演说”,1944),第八交响乐(“旧金山”1962),第十交响乐(“林肯”,1965) ,第 十 六 交 响 乐(1979),管弦乐 《时代组曲》(1937),《友谊颂》 (1944),《肯塔基之春》 (1949),《协和颂》 (1957),钢琴协奏曲(1968); 弦乐四重奏《雨中印象》 (1929),第三弦乐四重奏(1939),钢琴五重奏 (1937);合唱《太阳颂》(1961) 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