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变雅堂遗集》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 变雅堂遗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二十卷,诗十卷,清杜濬撰。濬(1611~1687)本名绍先,字于皇,号茶邨,黄冈(今属湖北)人。明贡生,少怀壮志,中年经历战乱、国变,避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入清绝意仕途,过隐居生活,十分贫困,至于不能举火烧饭。

杜氏目睹明清易代巨变,又以文章气节自励,故其诗多摅写亡国之痛和表现作者淡于名利、安贫自守之作。如:“又值清明节,春晴只苦风。乡关惟我远,野苦与谁同。乱世纸钱薄,荒江兵马雄。飘萍多少泪,半落酒杯中。”(《清明客瓜渚作》)“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孤撑休抱恨,苦楝亦成荫。”(《古树》)“好是全归日,何须作半人。虽然留视息,难以报君亲。岌岌三公臂,荒荒五岳身。古交征在患,二仲独情深。”(《遭跌伤甚秋水惕斋枉问赋谢》)这些诗大多写得较隐晦,但作者那种宁肯挨饿受冻,不肯忘却故国出仕作“半截人”的意识是明确的。杜氏虽然极推崇屈大均,但其传世作品中没有屈诗中那样激烈的反清情绪。这固然与杜氏个性及其艺术情趣有关,也与他所生活的圈子和在清初已享大名有关。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的熊赐履在与杜氏信中说:“先生品地已踞绝顶,其俯视一切直如彘鸡萦萦,无有超然之意。举凡世之号得意者,大都皆先生之所哀而悯之者也。先生之本如是,故发为文章,如数家珍,自道其实,片言只字,皆足动人。目今,海内传诵无不首肯心折,至有读未终篇,而为之泫然泣下者,盖三代之直在人。秉彝之良,终难澌灭,固其宜也。”(见《经义斋集》)杜濬是被清统治者看做忠于明朝的遗民样板,可以体现和宣传忠孝之道,因之可以允许他发一些怀念故国的感喟,但要有一定的限度,只能激发读者的忠孝之性,不能导致对新朝的不满。

杜诗中有许多与当时名流唱酬的诗篇,从中可见清初活动在江东一带士大夫轶事和心态。清初一些笔记中盛传杜为人孤介傲岸,但细读杜濬诗中均得不出这个结论。他与清初贵官唱和的诗篇很多,如龚鼎孳、周亮工、熊赐履、王士禛、施闰章、宋琬、曹溶等。龚、周、曹都是由明入清的“贰臣”,连熊赐履都认为所谓“当时之达尊,则又吾侪之所目为败名丧节,寡廉鲜耻,不足齿于士夫之列者”(见《经义斋集》),但杜濬与他们从容酬酢,毫不以为耻。当然在杜赠给他们的作品中也有颇能揭其所忌,而令其不安的诗章,如《周元亮南还以孝升先生送行诗见示依韵和之》组诗中除了安慰周氏幸脱囹圄之处,也指出了在异族统治朝廷中为官之难:“赫赫中山勋,谤书乃自为。功成不受爵,惟有彼苍知。”(其四)“昔闻惊君心,今见子不论。高天与厚地,何日不飞翻。”(其六)在《龚宗伯座中赠优人扮虞姬绝句》中竟写道:“年少当场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八千子弟封侯去,惟有虞兮不负心。”“楚客”乃作者自谓,主人龚鼎孳是被他列入“八千子弟”之内的。这些都有些“当着和尚骂贼秃”的意味。

杜氏的《今年贫口号二十四首》组诗不仅记录了他的贫困生活,也反映了朋友们对他的帮助。如写其中秋节当天只食一粥,闭门而睡,柳敬亭遣人送酒送钱。第二天他看到柳的信封上还写道:“来人受赏,我就天诛。”意为敬亭知道他手头拮据而对他的体谅。诗中写道:“中秋无食户双扃,叩户为谁柳敬亭。亟送酒钱仍送酒,直教明夜也休醒。”“封题凛凛太周详,醉后重看笑一场。多少同人称厚道,来伻未免詈商鞅。”诗写得虽不太好,从中可见艺人柳敬亭与当时文人士大夫往来之密切。

杜诗以五言见长,律体尤佳,其中许多神似杜甫。如“宵行行复尽,独此叹难休。不耐忙中惨,惟堪静处愁。月明垂泪夜,风急断肠秋。魂魄谁能致,生涯非所谋”(《答纬之》)。风格沉雄悲壮,善于融情于景。

作者生前尝自刊其集,名《变雅堂集》,包括文五卷,诗四卷为《倦游》《别兴》《游摄山》《游三山》,仅录诗一百四十余首。康熙末年汪观编《杜茶村诗》三卷,录诗二百余首。乾隆间彭湘怀、陈师晋刻《变雅堂诗钞》八卷,辑得杜诗六百五十首。光绪黄冈沈自申刻《变雅堂遗集》诗十卷,分体而编,每体中以写作年代为先后,集后附录三卷,均为有关杜氏及杜集的参考资料。

有光绪甲午(1895)刊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