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与词的衰落》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辛弃疾的词已达到词的高峰,有各方面的题材。但向来论词的认为是词的别派。一般讲求音律与格调的词人,还走着周邦彦的道路,而继续有所发展,姜夔为代表。

姜夔(1155—1235),字尧章,鄱阳人。后来寓居吴兴,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其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布衣终身,未仕,与范成大为友。为人清洁高雅,能诗词。白石诗有唐人风格,尤善于七绝;词更著名,为南宋名家。精于音律,研究古乐,尝进《古乐议》与《琴瑟考古图》,欲兴古乐,但不为朝廷所重视。亦善书法,有临王羲之禊帖,又研究金石。

白石词继承前人音调外,尚有“自度曲”,皆有旁谱,为今日研究词的歌唱法与音律的可贵的材料。

白石词的特点是:(一)他本人精于音乐,讲究黄钟大吕等古乐,乐律水平很高,且有很多“自度曲”,如〔暗香〕、〔疏影〕、〔扬州慢〕等二十多种曲调,自吹自唱,非常高雅。他曾有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过垂虹》)风度如晋宋间人。这种隐士派的作风,脱离政治,亦当时政治混浊所造成。他与范成大为友,而终身布衣。如以范比王维,白石颇似孟浩然。(二)词有唐音,富有抒情诗风味,很清新。

姜夔有代表性的词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皆自度曲。其《扬州慢》云: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描写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暗香》、《疏影》皆咏梅花,为范石湖而作。清隽高雅,惟多用暗典不易理解。其《齐天乐》咏蟋蟀一首,亦善于铺叙。白石善于作词题,短短数句,颇有情致。

姜夔的词,属于古典的格律派,继承周邦彦作风。同时,由于他的孤高情性,他的词往往选字炼句太过,气魄不大。赵子固说:“白石,词家之申韩也。”周济说:“白石局促,故才小。”(《介存斋论词杂著》)都切中他的要害。姜夔词用典多,有的极暗,不易理解。王国维觉其形象不明朗,“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此后词人继清真、白石一派者有史达祖(《梅溪词》)、吴文英(《梦窗词》)。吴文英(1205—1270),浙江四明人,《梦窗甲乙丙丁稿》有词三百余首。与辛弃疾词相反,协律、用典、咏物、修辞的作风,在梦窗词中特为强度的表现。有人认为“求词于我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而张炎则评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词源》)。这是说梦窗词是堆砌的,没有完整的境界,只有片段的美丽。惟梦窗词却有巨大的影响,直到清末词人。

吴文英之后,宋亡前夕,词人还有蒋捷,有《竹山词》;周密(1222—1308),有《草窗词》;王沂孙(1240—1290),有《碧山乐府》;张炎(1248—1320?),功臣张浚之后,有《玉田词》(又名《山中白云词》)。这四位都是宋末词人。讲求音律,处在宋末,经亡国之痛,词多凄苦之音,亦多寄托。《玉田词》较为空灵,以浪漫自由的精神入于古典格律,表现的手法由意象与白描到深密的刻画字句。然而颇多凄苦之音,像秋风吹过的野草一样。张炎的《词源》一书总论词的作法与音律等,为较为系统的词话。张炎结束了宋词。

后人论词,谓北宋词高,南宋词深。盖北宋多以诗人作词,或者结合通俗歌曲,意境广阔,故“高”;南宋如姜夔以后专精于词,境界较狭,而刻画字句,尚寄托,故“深”。词本是俗文学,最初是和人民歌唱结合在一起,反映的也是一般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因此就显得清新、健康、活泼。但北宋以后,渐渐讲究典雅,天地也渐渐小起来。这种倾向,晏欧已开其端,柳永、苏轼稍有解放,到了周邦彦,词就充分成熟,同时也完全脱离民间歌唱。士大夫自己作曲,成为个人吟咏,又刻意专创造词的特有境界,走上了狭隘的路子。词既不结合于通俗歌曲,又不用诗的作法,写的是身边琐事,词句又高深,成为专家所懂得的东西,发展过度,便走上衰落的道路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