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献·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文献·两晋文学研究文献·太康作家研究史料
晋初及太康作家有傅玄、张华及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一共10人。下面分别介绍其生平事迹及基本文学史料。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其父张平,曾在魏代任渔阳郡守,早卒。张华自少年时起,孤苦贫穷,但品行超群,学业优良,文章温丽,作《鹪鹩赋》,阮籍一见,叹为“王佐之才”。魏时曾任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入晋之后,任黄门侍郎,封关内侯,后出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以参预谋划平吴,进封广武县侯。惠帝即位,任太子少傅、侍中、中书监,后进封壮武郡公,官至司空。赵王司马伦与孙秀欲篡权,张华拒之,遂遇害。生平事迹见《晋书》本传及姜亮夫《张华年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徐公持《张华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张华诗作,钟嵘《诗品》评价不高,列入中品,并称:“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其文章,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评价较高:“张华短章,弈弈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张茂先集》云:“壮武文章,赋最苍凉,文次之,诗又次之。大抵去汉不远,犹存张、蔡之遗。”评论公允。《隋书·经籍志》著录《张华集》10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10卷。《宋史·艺文志·七》云:“《张华集》二卷。又《诗》一卷。”由此来看,张华作品在当时是诗与文分开流传,散佚者不少。明代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其中有《张茂先集》。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录其赋、表、书、序、赞、箴、铭、诔等,共30篇,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其诗30首(组诗以一首计),此外他还有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博物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范宁《博物志校证》,为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
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其祖父傅燮,东汉时任汉阳太守,父亲傅幹,魏代任扶风太守。其父早卒,傅玄少年时孤苦贫穷,但刻苦志学,勤于著述,史称:“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晋书·傅玄传》)《傅子》,《隋书·经籍志》三将其归入杂家,云:“《傅子》一百二十卷。”下有注云:“晋司隶校尉傅玄撰。”其四云:“晋司隶校尉《傅玄集》十五卷。”下有注曰:“梁五十卷,录一卷,亡。”傅玄作品众多,但在陈隋之时,就已经散佚了一大部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亦将《傅子》归入杂家,同为120卷,二志皆著录《傅玄集》为50卷。这里显然有问题,在隋代,《傅玄集》只有15卷,到了唐代,一下子增加了35卷,若是新发现了一批旧籍,历史上应该有所记载。在没有发现旧籍的情况下,而《傅玄集》的卷数却大大增加,那只能是虚数,是《唐书》的作者为了应合“梁五十卷”数目而加上去的。《宋史·艺文志》著录《傅子》5卷、《傅玄集》1卷。可以推测,傅玄多数作品在此时散佚。明代张燮辑《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其中皆有《傅鹑觚集》。严可均辑录其赋、表、颂、箴、铭、诔等93篇,另外又从各种书籍中辑得《傅子》4卷,逯钦立辑录其诗118首,残篇39首,其中乐府诗就有87首之多,居魏晋诗人之首。其中妇女问题是傅玄诗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如《秦女休行》就名著一时。后人对他的诗评价较高,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傅鹑觚集》云:“晋代郊祀宗庙乐歌,多推傅休奕,顾其文采,与荀、张等耳。《苦相篇》与《杂诗》二首,颇有《四愁》《定情》之风。《历九秋诗》读者疑为汉古词,非相如、枚乘不能作。其言文声永,诚诗家六言之祖也。”
张载,生卒年不详,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其父张收,曾任蜀郡太守,太康初年,张载赴蜀省父,途经剑阁,作《剑阁铭》,以此被益州刺史张敏赏识,推荐到朝廷,晋武帝遂派人将其《剑阁铭》刻在剑阁山上。后又作《濛汜赋》,被司隶校尉傅玄激赏,并为之延誉,遂在当时知名。起家任佐著作郎,出补肥乡令。后入太子舍人、乐安相、弘农太守等职。因社会动乱,无意为官,遂称疾告退,卒于家。生平见《晋书·张载传》。张载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张载集》7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张载集》3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载集》2卷。至宋代,其集散佚,《宋史·艺文志》无著录。明代张溥将张载与其弟张协的著作合编在一起,为《张孟阳景阳集》。严可均辑录其赋、颂、论、铭共13篇,逯钦立辑录其诗21首。其代表作是《榷论》,抨击士族政治。《七哀诗》亦多为历代选本收录。
张协,生卒年不详,字景阳,张载之弟。幼有俊才,与其兄齐名,其实文学成就超过乃兄,钟嵘《诗品》将其列于上品,将乃兄列于下品,并云:“孟阳诗,乃远惭厥弟。”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张孟阳景阳集》亦比较张氏兄弟:“若论才家庭,则伯难为兄,仲难为弟矣。”《隋书·经籍志》著录《张协集》3卷。久逸。严可均辑录其赋、七、颂、铭,共15篇,逯钦立辑录其诗6首(其中《杂诗》为组诗,共10首,这里以一首计)。代表作有《七命》《杂诗十首》。
张亢,其作品无传,六朝诗文评也没有涉及,故付阙如。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陆机出身名门,幼有异才,文章冠世。少年时即为牙门将领兵。吴亡后,隐居十余年。太康末年,与弟陆云一同到洛阳,拜访张华。经其推荐,陆机出任太傅杨骏祭酒。后曾任太子洗马、郎中令、相国参军、中书郎、平原内史等职。后因兵败,被司马颖所杀,夷三族。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陆平原集》论其为人:“陆氏为吴世臣,士衡才冠当世,国亡主辱,颠沛图济,成则张子房,败则姜伯约,斯其人也。俯首入洛,竟縻晋爵,身事仇雠,而欲高语英雄,难矣! ”生平见《晋书》本传。陆机聪明勤奋,所著繁多,堪称当时作家之最。其弟陆云曾为之编文集20卷,《北堂书钞》卷一○○引晋代葛洪《抱朴子》云:“吾见二陆之文百许卷,似未尽也。”陆机著作之多,超过乃弟,当时其集,应超过5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陆机集》,注:“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陆机集》15卷。《新唐书·艺文志》同。《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并著录《陆机集》10卷。晁公武言:陆机“所著之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由此看来,宋人所见已是一个辑本,原来唐人的15卷本已经散佚。明代张燮辑《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皆有《陆平原集》。《四部丛刊》有《陆士衡文集》10卷,《四部备要》有《陆士衡集》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有《陆士衡文集》10卷,附札记1卷。今人郝立权有《陆士衡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此书在《文选》李善注(陆机录入《文选》的诗作有35首)的基础上,另加补注,注释比较详细,是目前陆机诗的唯一的全注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了今人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此书以《四部丛刊》中《陆士衡文集》为底本,参以各总集、类书及史传中的有关部分,点校而成。正文10卷,补遗3卷,附录有:一、陆机的专著《晋纪》《洛阳记》《要览》,二、陆机传记资料,三、《陆机集》序跋。这是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他的著作,很受时人及后人的重视。钟嵘《诗品》中将其排在上品,并说:“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幹,文劣于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文选》收录其作品最多,达44篇,无人可比。陈思光有《陆机文学研究》,香港广华书局1969出版。
陆云(262—303),字士龙,陆机弟。与其兄陆机齐名,世称“二陆”。吴亡之后,与其兄隐居十年,又一同入洛阳,谒见张华,得其举荐,得以出仕。历任尚书郎、侍御使、太子中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司马颖推荐其为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后因陆机兵败,与其一同被司马颖所杀。陆云诗文,与乃兄相比,稍逊一筹,钟嵘《诗品》将其置于中品,并云:“清河之方平原,殆如陈思之匹白马。”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将“二陆”加以比较,称:“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能制繁。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言二人才略,各有所长,持论公允。关于其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陆云集》12卷。注:“梁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陆云集》10卷。明代张燮辑《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皆有《陆清河集》。《四部丛刊》中有《陆士龙集》10卷。《四部备要》中有《陆士龙集》10卷。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了黄葵点校的《陆云集》。该书以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华亭县学刻《陆士龙文集》为底本,参校现存其他各本,及各种总集、类书等典籍,点校而成。全书共10卷,后有补遗和附录。附录有:一、陆云传记资料,二、主要版本序跋。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林芬芳《陆云及其作品研究》,文津出版社1997年出版。佐藤利行《陆云研究》,白帝社1990年出版,对于陆云书信帖39篇作了详尽的注释,占全书三分之二,非常重要。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其父潘芘,曾任琅邪内史,从父潘勖,曾任尚书郎,迁右丞。潘勖之子潘满,亦有文才。潘满之子潘尼,又以文章知名当时,与潘岳并称“两潘”。潘岳自幼以才华横溢著称,乡里号称“奇童”,比之汉代的贾谊、终军。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但滞此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初任河阳令,转怀县令。依附外戚太傅杨骏,任太傅主簿。杨骏被杀,潘岳也被除名。因有朋友相助,不久出任长安令,征补博士,因母疾去官。后任著作郎、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世称之“潘黄门”。与石崇一起谄事外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每候贾谧出,辄望尘而拜。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嘲之曰:“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论诗绝句》)批评其言不由衷、谄道事人。最终随着贾谧的垮台而被杀。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潘黄门集》称:“独惜其愍怀诈书,呈身牝后,曲长卿之典册,行江充之告变,重污泥以自辱耳。”言其委身贾后,陷害太子,以司马相如之大才,而行小人之事,最后使自己蒙尘受辱。夫士人之立身处世,能不慎乎! 潘岳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潘岳集》10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宋史·艺文志》著录7卷。现存最早的刻本当属明代万历年间吕兆禧辑、翁少麓刊的《潘黄门集》(6卷),被明代汪士贤收入《汉魏诸名家集》中。此外,明代张燮辑《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皆有《潘黄门集》。近代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亦有《潘安仁集》。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董志广的《潘岳集校注》。该书以张溥辑《潘黄门集》为底本,参以明刊吕兆禧辑本,以及相关的总集、类书,校勘、注释而成。除正文外,还附录有:一、《潘岳集》逸文,二、潘岳传记资料,三、潘岳年表。这是目前最为完备、而且是唯一的校注本。潘岳诗文,有名当时。后代文人,评价亦高。钟嵘《诗品》将其列入上品,并云:“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縠,犹浅于陆机。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岳、陆机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作家,都是以华丽著称,故二人常常相提并论,号称“潘陆”。《晋书·潘岳传论》云:“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前史俦之贾谊,先达方之士衡。贾论政范,源王化之幽赜;潘著哀词,贯人灵之情性。机文喻海,韫蓬山而育芜;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此处赞美其文采斐然,亦潘、陆并称,表现古人的一般性看法。
潘尼(生卒年不详,约250—311)字正叔,与潘岳为本家,是潘岳之侄。但与其叔性格不同,宁静谦逊,不汲汲于富贵名利,以勤学著述为事。初应州辟,后以父亲年龄大,辞位养亲。太康中,举秀才,任太常博士、高陆令、淮南王镇东参军、太子舍人诸职。赵王司马伦篡位,潘尼借回乡扫墓之机离去。后齐王司马冏伐司马伦,潘尼赴许昌从之,被任命为参军,兼管记室。事平,封安昌公。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太常卿等要职,以战乱还乡,病卒于途中。《晋书·潘尼传论》云:“正叔含咀艺文,履危居正,安其身而后动,契其心而后言,著论究人道之纲,裁箴悬乘舆之鉴,可谓玉质而金相者矣。”在当时险恶的官场,潘尼能够不失其正,而又得以全身远祸,非智者不能为也。潘尼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及潘岳,《诗品》置之中品,并云:“季鹰黄华之唱,正叔绿蘩之章,虽不具美,而文采高丽,并得虬龙片甲,凤皇一毛。事同驳圣,宜居中品。”潘尼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潘尼集》10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宋史·艺文志》未见著录。当久逸。明代张燮辑《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皆有《潘太常集》。严可均辑录潘尼赋、颂、论、箴、铭、碑、碣,共26篇。逯钦立辑录其诗25首。
左思(生卒年不详,252?—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人。其父左熹(《晋书·文苑传·左思传》作“雍”,今据1931年洛阳出土《左棻墓志》改),先任小官吏,后任殿中侍御史。妹妹左棻以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司马炎选入宫中,左思举家迁入京城洛阳。经过十年构思写作,成《三都赋》。皇甫谧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为之作注,张华为之称赞不绝,“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传·左思传》)。曾任秘书郎,依附外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贾谧被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专心典籍,齐王司马同召为记室督,托疾辞而不就。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冀州,几年之后病终。左思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左思集》2卷。注云:“梁有五卷,录一卷……亡。”《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皆著录5卷。一般来说,书籍的流传,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多。《左思集》在隋代2卷,到唐代反倒是5卷,应该是只有存目,正文不会增加。至《宋史·艺文志》中已无著录,殆已散佚。近代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中有《左太冲集》1卷。严可均辑录其赋、序、七,共7篇,其中《齐赋》《七略》为残篇,余下的有《三都赋序》《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白发赋》,完整的有5篇。若要把前4篇算成一篇,即《三都赋》,那么,完整的也就可以算作2篇了。逯钦立辑录其诗有 《悼离赠妹》(2首)《咏史》(8首)《咏史》(残篇)《招隐》(2首)《杂诗》《娇女诗》,若组诗以一首计,那么左思只存诗6首,其中1首还是残篇。应该说其保存下来的作品不算多,但是由于其成就突出,风格独具,在古今享有盛名。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曰:“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钟嵘《诗品》将其列入上品,并云:“其源出于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尝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晋书·文苑传论》云:“太冲含豪历载,以赋《三都》,士安见而称善,平原睹而韬翰,匪惟高步当年,故以腾华终古。”这些都对左思的创作特点、源流继承及在后世的地位等方面加以总结,言之凿凿,令人信服①。
注释
① 关于左思的研究文献,参见徐传武《左思左棻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