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诗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宋,是个多灾多难的时期。这时期,民族矛盾极其尖锐。金朝贵族集团对汉民族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广大人民深受其害。继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以后,以赵构为代表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出于本身的狭隘利益,偏安江南,屈辱妥协,对民族敌人不采取积极的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和广大人民遭受空前的大灾难。国破家亡,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义愤填膺。南宋末年,国势日衰,虽金国因内部政变而无力南侵,但继之而来的是蒙古族贵族集因的铁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激烈。许多正直的爱国之士常感于国计民生之艰难,目击山河破碎,唱出慷慨悲歌之调,因而,整个南宋时期的爱国诗词便显得特别突出。其中以岳飞、陆游、张孝祥、文天祥等为代表。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家境贫穷、躬耕于田。其母教他“精忠报国”,对他一生影响极大。应募入伍,在南宋的抗金爱国战斗中,英勇作战,屡建奇功,后为民族败类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虽一生戎马,写作极少,但留下来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近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传颂: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向来以忠愤著称的爱国词!在词里,表达了作者痛恨敌寇,报仇雪耻,收复“旧山河”的爱国思想和奋发有为,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激励自己,忠心耿耿地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斗的精神。全词“壮怀激烈”,“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虽然词有“忠君”的局限,但它很好地显示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民族精神!从词的风格来讲,粗犷朴实,音调激越,易懂、易记、易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是北宋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父亲陆宰是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陆游少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自幼博学多才,从十二、三岁就立下救国之志,常常发表恢复中原言论。二十九岁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才华过人,应科举时名列榜首,压倒秦桧的孙子秦埙,遭到秦桧忌妒而被黜退。秦桧死后,才被起用。他向朝廷提出了许多恢复失地的政治建议,不但未被采纳,反被罢劾免职还乡。宋孝宗即位后,再被起用,但在投降派的谗陷下,不久再被罢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现存九千多首,其数量居我国文学史上历代诗人的首位。他的爱国思想在诗歌中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抒发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爱国之情。尽管他多次受到打击,但他“恢复神州”的信念不变,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他诗歌的主题。他早年写的《夜读兵书》、中年写的《枕上》以及晚年的《书愤》便是极好的体现。再如《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朝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诗人“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机会,使他心情压抑、愤慨!第二、抨击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腐败,揭露投降派屈辱投降、打击爱国将士、贻误国事的罪恶。如《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与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二十从军今发白。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十二句,每四句一层意思。前四句,写南宋统治者推行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苟安偷生的嘴脸;中四句,写广大战士的不幸遭遇和他们欲战不能的悲愤;后四句,写沦陷区人民对侵略的愤恨,要求收复失地而不能的悲痛。第三、对沦陷区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作者念念不忘沦陷区人民疾苦,用黄河的滚滚东流和西岳的上摩青天的雄壮景物来象征沦陷区人民终将是不可征服的,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关切,向庸懦的南宋当局提出了有力的抗议!第四、热爱生活,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山川风物。陆游的一生虽然处于理想和现实矛盾之中,但他决不为个人的挫折消沉,常常写出格调清新的诗篇。如脍灸人口长久流传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这首诗,作者以景中含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风光民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陆游还是一位词人,他的词同诗一样,雄浑奔放,明朗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少聪慧,早负才名。绍兴二十四年廷试擢为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显漠阁直学士。在建康留守任上,曾赞助主战派将领张浚北伐,被主和派打击,被免职。后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体恤民苦,颇多政绩。他的词慷慨激昂,豪放清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如《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隔水羶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矗,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前段写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傲横行;后段对南宋的妥协求和表示愤懑,慨叹自己的报国志愿不能实现,对渴望王师北伐的中原父老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词忠愤填膺,悲壮苍凉,读之如闻鸣咽之声。相传此词作于建康留守的一次宴会上,当时都督江淮兵马的张浚读后深受感动,为之罢席而入。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历官至江西安抚使。德祐二年(1276),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捐家产率义军万余人自江西直趋临安拒敌。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谈判,被扣留。后在北解途中至镇江脱险,逃回温州,再率义军出击,东南转战。景炎三年(1278)冬兵败被俘,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他宁死不屈,从容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成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文、词均是血泪凝成,反映了他为了爱国主义的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忠肝义胆”,和他在抗敌救国过程中遭遇曲折的悲凉沉痛的思想惑情。崇高的民族气节,昂扬的斗争意志和沉郁悲壮的爱国激情,贯串在他的诗篇的字里行间,如《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作者概括了他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历尽艰难的一生,表示了在敌人面前一死而已的决心,洋溢着崇高的民族气节。这首诗同作者另一首《正气歌》一样,气壮山河,光耀千古!《金陵驿》写于他一次被俘北上途中:“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景色原无异,域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作者以物是人非、今昔沧桑变化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和黍离之感,以啼鹃带血的典故来寄寓自己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全诗情调深沉浑厚,缠绵悱恻,使人低回感叹。

此外,南宋爱国诗人还有辛弃疾(已于豪放词派介绍)、陈亮、刘辰翁、谢枋得、谢翱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