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庄子终身不仕》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记·庄子终身不仕》鉴赏

(节自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译文】 庄子是蒙县人,名周。庄周曾是蒙县漆园地方的官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他的学识很渊博,没有一样不熟知的。然而,他的学术要旨是以老子之学说为依据的。所以,庄周所撰写书籍的十多万字,大略都是属于寓言之类。他所作的 《渔父》、《盗跖》、《胠箧》 三篇,是诋毁孔子的信徒,以彰明老子的学术思想的。他书中所写的人物——畏累、亢桑子之类,都是虚构的,没有实实在在的人。不过,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以攻击儒、墨两家的学说,就是当时那些博学之士,也免不了要受到他的讥讽。他的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只顾顺着自己的心意说完为止。因此之故,那些王公大人都不可能器重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很多钱,并请他做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 “千金之利太重了,宰相之位太尊贵了。你难道没看见那祭祀时的牛么? 饲养它好几年,还给他穿绣了花的衣服,等到将它拿到太庙来祭神的时候,那牛即便要想做个孤独的小猪,难道可能吗? 你还是赶紧回去吧,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

【鉴赏】 庄子 (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人,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的厚金礼聘。他学问渊博,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 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 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他主张回归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的思想有一定的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也有消极避世的色彩,他主张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乐天安命的处世态度,这同儒家的“人世”思想有着天壤之别。其著作《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 “内篇”七篇是庄子所著,“外篇”、“杂篇”杂有其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多寓言故事,在哲学和文学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的学术思想承接老子而来,故一般合称“老庄”,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表。

本文从庄子的言、行两方面,介绍了庄子继承、发展、实践老子“清静无为” 学说的情况。

从“言”而言,他著书十余万言,“本归于老子之言”; 其作《渔父》、《盗跖》、《胠箧》篇,都是“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的作品; 他善于想象虚构,运用曲笔,言此意彼,指斥儒家、墨家之学说。由此,可以看出他是老子的忠实信徒。

从“行”而言,他拒绝楚威王高官厚金的礼聘。他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他认为作了高官,“为有国者所羁”之后,犹如在太庙作祭品的牛,平时受人养食,还衣以文绣,但太庙需祭祀时就被杀掉。那时,牛想作一个孤独的小猪也不可能。所以,他对楚使者说: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其志即回归自然,逍遥自得。这是他对老子学说的实践。

文章选材典型,角度奇异,言简意丰,较好地表现了庄子的治学与为人。

注释

①蒙:地名,即蒙县。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②漆园: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县南。③大抵: 大略。率: 属于某类。④《渔父》、《盗跖》、《胠箧》: 庄周所著之书的三篇名。此三篇的内容都是诋毁自古以来圣君贤臣以及孔子信徒们营求名誉,并都以此丧身,指责他们不是怀抱清白、认真之人。诋訾(zi): 诋毁。⑤畏累、亢桑子: 庄子著作中虚构的两位人物,被庄子称为是老子的弟子。⑥剽剥: 攻击。儒墨: 即儒家学说及其代表孔子,墨家学说及其代表墨子。宿学: 很有学问之人。⑦洸洋: 不拘束、肆意汪洋。⑧污: 污辱,玷污。⑨污渎: 污浊的小沟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