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红树图
清·王翚作
纸本设色
纵一一二.四厘米
横三九.五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初“四王”恪守董其昌的教诲,奉南宗文人画为圭臬,而王翚则对传统的师承范围较广,不但对南宗诸家孜孜以求,对北宗的画法也兼收并蓄,提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清晖画跋》),因而画风丰富多变,名震画坛,备受推崇,甚至他的老师王时敏也不无得意地认为“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吾石谷一人而已”(《西庐画跋》)。
这幅《秋山红树图》是王翚三十九岁盛年时所作,正值艺术创作的高峰期,是画家毕生的代表作品。
但见画面上山麓之下,一泓秋水,因风起波,涟漪轻泛,两岸秋林,红翠相间,林间山路逶迤,村屋相望。中部一座山峦,顶上塔寺掩映林中,岩间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左方一峰,冲霄而上,睥睨群山,气盖重峦。其山石皴法承袭王蒙,用牛毛皴兼解索皴,干笔淡墨,密密皴擦,沉古苍茫,再以浓墨点苔,便显得深厚郁秀。设色则山石全用水墨,秋林以朱砂和赭石为主,衬以浓墨,偶尔夹以石绿,在庄重沉稳的墨色基调中,朱红与翠绿点缀其间,明艳高华,端丽不可方物。
此图有王时敏的题跋,赞赏之余,也谈及自己的观感,对我们的欣赏,或有裨益,故录于下:“石谷此图虽仿山樵,而用笔措思全以右丞为宗,故风骨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春晓过娄,携以见眎,余初欲留之,知其意颇自珍,不忍遽夺,每为怅怅然。余时方苦嗽,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头风,良不虚也。”
秋山红树图
古人常称山水画的创作为“烟云供养”,又称书画的欣赏为“特健药”、“清凉散”。王翚此图之精,竟使病中的王时敏“饱玩累日”后,“霍然失病所在”,相比于西方医学上的“音乐疗法”,这,大概也可以称作是“绘画疗法”吧!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