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单飞雁·萧纲》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秋夜,天青而高,月色如霜。亘天而过的银河泛着白光,天深处,几颗稀稀疏疏的小星,无力地闪着微光。夜色凄清而朦胧,世界是这般的寂静。忽然,一声凄惨的雁叫划破了夜空的寂寥。是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寻找着自己的伙伴。不知道它已持续飞行了多长时间,显得那样疲倦,那样惊恐不安。但在这茫茫无际的夜空中,它仍然竭力扇动着双翅,坚持着继续寻找,用那凄惨而嘶哑的叫声,呼唤着自己的亲人。它多么希望能听到一声亲切的回应!然而,夜空苍茫,天地寂寂,雁群杳然无声,不知去向。在孤雁面前,整个世界都已沉默,唯有这一声声嘶鸣,在静谧之中传得很远、很远。世界如此之大,可何处才是孤雁的归宿?孤雁心中无比凄惶:早知道半途会与雁群散失,早知道会剩下自己零丁孤苦、形单影只,倒不如从来就没有过同飞蓝天、比肩齐翼的经历,从来就没有过友爱、温暖的体会。没有对过去的回忆,就没有与现在的对比;孤独,就不会像这样地不堪忍受!“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由夜空中的一只飞雁而发出这样沉重的慨叹,其中必有作者痛苦的人生体验。

这首的作者梁简文帝萧纲,自幼生活在宫廷之中,尽享荣华富贵。他与父亲梁武帝萧衍、兄弟萧统、萧绎等,都爱好文学。朝廷政事之余,宫苑游晏之中,君臣、父子、兄弟常以诗赋唱和,生活十分安逸欢乐。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发兵叛乱,攻占京城,萧衍在忧愁穷逼中死去,萧纲接着做了两年傀儡皇帝,就在子侄二十余人被屠杀的血泊之中,被逼逊位,囚禁于永福省。不久被害,终年四十九岁。萧纲在囚禁中,心情至为愁苦。身旁无纸,乃于壁上作文题诗,以写其凄怆。这首《夜望单飞雁诗》,充满了孤苦悲痛的感情,或许就是萧纲在幽絷之中所作。

诗中这只在茫茫夜空中挣扎飞行的失群孤雁,可说是萧纲内心情感的象征。这位被囚禁的昔日皇帝,父亲被逼死,儿子被杀害,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往日的宫廷游晏,过去的种种欢乐、繁华,都只徒然加深他眼前的孤独、痛苦和悲伤。夜空中偶然飞过一只雁,便触动了他那悲痛的情怀。在诗中,他以霜天月色、银河横亘、小星稀疏来渲染秋夜的凄凉,透过这清冷的夜色,可以感觉到四周隐伏的险恶。萧纲把自己处境中的艰难感受投射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他以夜色的凄凉来烘托孤雁的悲苦无望,“何处归”的叹息所表现的,又何尝不是萧纲自己的迷惘?“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这种对人生的伤心和绝望,这种对命运的无可奈何,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孤雁的口中道出,与其说是人对雁的悲悯,不如说是雁代人在哀叹。

这首《夜望单飞雁诗》,感情深沉而真挚,诗风清丽而自然,在萧纲的众作中独具一格,反映出艰难困厄的遭际对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这种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为唐代七言绝句的成熟打下了基础。在齐梁时期,这种形式还不为多见,萧纲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