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燕丹子》三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一卷,作者不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题为燕太子撰。清·孙星衍辑校本序云:“《燕丹子》三卷,世无传本,惟见《永乐大典》,纪相国昀既录入四库书子部小说类存目中,乃以钞本见付”;并称此书中多古字古义,且长于叙事、娴于辞令,确为先秦古书,故疑系燕太子丹死后,其门下宾客记录遗事而成。但这些说法实多推测之辞,不足为确证。现在看来,《燕丹子》所记荆轲刺秦王事,与《战国策·燕策》、《史记·刺客列传》的叙载大致相同,然它早已脱离史书而独立成篇,且掺杂进若干怪诞不经的情节;只是其并未见录于《汉书·艺文志》,可知成书年代当在班固以后。又唐初人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于《刺客列传》注文间均曾引用此书,所以推测它的作者当是东汉中叶至六朝时期的人,而以汉人可能性为大。
燕丹子质于秦,[1]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2]欲陷丹。丹过之,桥为不发。夜到关,关门未开,丹为鸡鸣,众鸡皆鸣,遂得逃归。深怨于秦,求欲复之,奉养勇士,无所不至。丹与其傅麴武书曰:[3]“丹不肖,生于僻陋之国,长于不毛之地,未尝得睹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然鄙意欲有所陈,幸傅垂览之!丹闻丈夫所耻,耻受辱以生于世也;贞女所羞,羞见劫以亏其节也。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4]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为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之勇士,集海内之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于秦。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若其不然,令丹生无面目于天下,死怀恨于九泉,必令诸侯指以为笑, 易水之北,[5]未知谁有,此盖亦子大夫之耻也。[6]谨遣书,愿熟思之。”麴武报书曰:“臣闻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7]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邀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故发无失举之尤,[8]动无蹉跌之愧也。太子贵匹夫之勇,信一剑之任,而欲望功,臣以为疏。臣愿合从于楚,[9]并势于赵,[10]连衡于韩、魏,[11]然后图秦,秦可破也。且韩、魏于秦,外亲内疏,若有倡兵,楚乃来应,韩、魏必从,其势可见。今臣计从,太子之耻除,愚鄙之累解矣。太子虑之!”太子得书不悦,召麴武而问之。武曰:“臣以为:太子行臣言,则易水之北永无秦忧,四邻诸侯必有求我者矣。”太子曰:“此引日缦缦,[12]心不能须也。[13]”麴武曰:“臣为太子计熟矣。夫有秦,疾不如徐,走不如坐。今合楚、赵,并韩、魏,虽引岁月,其事必成,臣以为良。”太子睡卧不听。麴武曰:“臣不能为太子计。 臣所知田光,其人深中有谋,愿令见太子。”太子曰:“敬诺。”
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而迎,[14]迎而再拜。坐定,太子丹曰:“傅不以蛮域而丹不肖,乃使先生来降敝邑。今燕国僻在北陲,比于蛮域,而先生乃不羞之,丹得侍左右,睹见玉颜,斯乃上世神灵保佑燕国,令先生设降辱焉。”田光曰:“结发立身,[15]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将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16]涕泪横流曰:“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常食不识位,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图之!”田光曰:“此国事也,请得思之。”于是舍光上馆,[17]太子三时进食,[18]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左右问曰:“先生既垂哀恤,许惠嘉谋,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欤?”田光曰:“微太子,[19]固将竭之。臣闻骐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疲朽,不能取道。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20]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尝家于卫,[21]脱贤大夫之急十有余人。其余庸庸不可称,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稷长为不灭。[22]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光笑曰:“诺。”遂见荆轲,曰:“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曰:“有鄙志:尝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荆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轲遂之燕。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23]轲援绥不让。[24]自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不怡民氏日。[25]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26]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27]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技,[28]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29]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30]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31]则为周师。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32]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33]追甘棠之化;[34]高欲令四三王,[35]下欲令六五霸,[36]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竟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后日,与轲之东宫,临池而观。轲拾瓦投蛙,太子令人奉盘金,轲用抵,[37]抵尽复进。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但臂痛耳。”后,复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太子即杀马进肝。暨樊将军得罪于秦,[38]秦求之急,乃来归太子。太子为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39]”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太子常与轲同案而食,同床而寝。后日,轲从容曰:“轲侍太子,三年于斯矣。而太子遇轲甚厚:黄金投蛙,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凡庸人当之,犹尚乐出尺寸之长,当犬马之用;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太子幸教之!”太子剑袂正色而言曰:[40]“丹尝游秦,秦遇丹不道,丹耻与俱生。今荆君不以丹不肖,降辱小国,今丹以社稷干长者,[41]不知所谓。”轲曰:“今天下强国,莫强于秦。今太子力不能威诸侯,诸侯未肯为太子用也。太子率燕国之众而当之,犹使羊将狼,[42]使狼追虎耳。”太子曰:“丹之忧计久,不知安出。”轲曰:“樊于期得罪于秦,秦求之急;又督亢之地,[43]秦所贪也。今得樊于期首、督亢地图,则事可成也。”太子曰:“若事可成,举燕国而献之,丹甘心焉。樊将军以穷归我,[44]而丹卖之,心不忍也。”轲默然不应。居五月,太子恐轲悔,见轲曰:“今秦已破赵,[45]兵临燕,事已迫急,虽欲长侍足下,计安施之?今欲先遣武阳,何如?”轲怒曰:“何太子所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轲所以未行者,待吾客耳。”于是轲潜见樊于期,曰:“闻将军得罪于秦,父母妻子,皆见焚烧;求将军,邑万户,[46]金千斤,轲为将军痛之。今有一言,除将军之辱,解燕国之耻,将军其有意乎?”于期曰:“常念之。日夜饮泪,不知所出,荆君幸教,愿闻命矣。”轲曰:“今愿得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进之秦王,必喜,喜必见轲,轲因左手把其袖,右手椹其胸,[47]数以负燕之罪,责以将军之仇,而燕国见陵雪,将军积忿之怒除矣。”于期起,扼腕执刀曰:“是于期日夜所欲,而今闻命矣!”于是自刭,头垂背后,两目不瞑。太子闻之,自驾驰往,[48]伏于期尸而哭,悲不自胜。良久,无奈何,遂函盛于期首与燕督亢地图以献秦,武阳为副。
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49]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50]二子行过,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二子。行过阳翟,[51]轲买肉,争轻重,屠者辱之,武阳欲击,轲止之。西入秦,至咸阳,[52]因中庶子蒙白曰:[53]“燕太子丹畏大王之威,今奉樊于期首与督亢地图,愿为北藩臣妾。”秦王喜,百官陪位,陛戟数百,[54]见燕使者。轲奉于期首,武阳奉地图,钟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两足不能相过,[55]面如死灰色。秦王怪之,轲顾武阳,前谢曰:“北藩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愿陛下少假借之,使得毕事于前。”秦王谓轲曰:“取图来进。”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出。[56]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椹其胸,数之曰:“足下负燕日久,贪暴海内,不知厌足;[57]于期无罪而夷其族,轲将为海内报仇。今燕王母病,与轲促期,[58]从吾计则生,不从则死!”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59]可负而拔。[60]”轲不解音,秦王从琴声负剑拔之,于是奋袖超屏风而走。轲拔匕首掷之,决秦王耳,入铜柱,火出燃。秦王还,断轲两手。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骂曰:[61]“吾坐轻易,[62]为竖子所欺,燕国之不报,我事之不立哉!”[63]
【注释】 [1]燕丹子:燕王喜太子。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令王翦急击燕,燕王喜避居辽东,并斩太子丹以献秦。又三年后,秦破辽东,掳燕王喜,遂灭燕,时为公元前222年。质:用人或物作抵押品。春秋战国时,两国相交,互派子弟驻在对方,作为人质,以取信对方。
[2]机发之桥:装有机关的桥,人马行过便会陷落。 [3]傅:师傅。春秋战国时所设置教导太子的官。 [4]据鼎:春秋战国时的一种酷刑,将人投入煮沸的鼎镬中烹死。 [5]易水之北:燕国南疆到易水,故此处以“易水之北”指称燕。易水,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中、南三支,皆源出易县(今河北省县名)境内,汇聚后流入南拒马河。 [6]子大夫:国君对臣下的敬称。 [7]悁悁(yuan 冤):忿恨。 [8]尤:过失,错误。 [9]合从:即“合纵”。战国时,苏秦游说关东六国诸侯,以联合西向拒秦。秦位于西,六国土地则自南至北分布在关东,因南北为纵,故称合纵。楚:战国七雄之一,芈(mi米)姓,原位于今湖北及湖南北部,后疆域扩展,据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与四川部分土地。[10]赵:战国七雄之一,赵姓,据有今山西、陕西、河北部分土地。[11]连衡:即“连横”。张仪游说秦王,取远交近攻之策,以便各个击破六国,对付“合纵”谋略。此处以韩、魏居关东,疆土东西并接,所以也称连横。韩:战国七雄之一,韩姓,据今山西东部与河南中部。魏:战国七雄之一,魏姓,据今山西、河南部分土地。 [12]引日:拖延时日。缦缦:同“漫漫”。悠久,漫长。 [13]须:等待。 [14]侧阶而迎:站在台阶一侧迎接,以示恭敬尊重。 [15]结发立身:指成年而能够独立了。古制: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冠,女子十五岁束发插簪,表示已经成年,称结发。 [16]膝行而前:古人席地坐,而以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所以太子丹要靠近田光,就直起上身,跪着以膝部挪动往前过去。[17]舍:安置住宿。 [18]三时:早、午、晚。 [19]微:没有,不是。 [20]客:战国时盛行养客风气,“士”阶层的人恃一技之长而游说各诸侯国,成为其侯王所供养的门下客。 [21]卫:春秋诸侯国之一,故地约当今河南东部,后为秦所灭。 [22]社稷(ji 技):原称土、谷之神。汉·班固《白虎通义·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应稷而祭之也。”历代王朝创国必先立社稷坛墠,而灭人之国,则必变置亡国的社稷,所以将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和代称语。 [23]自御虚左:亲自驾车,空着左边座位以待客人,表示恭敬。古时以左为上首。 [24]援绥不让:拉绳上车,不谦让。绥,上车时作拉手用的绳子。 [25]怡:高兴,快乐。民氏日:文意不解,或为“昏昏”二字的笔误。 [26]起为寿:起来为之敬酒。[27]乡曲:乡里,家乡。 [28]服舆(yu余):驾车。 [29]微感:稍稍试探。 [30]吕望:殷末西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说名望,字子牙。传说他微贱时曾在朝歌屠牛,于渭水之滨钓鱼。周文王出猎时载而归,尊为太师;武王即位,称之师尚父,乃佐武王灭殷。周朝既建,封于齐,即为齐国始祖。 [31]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昌,殷纣王时为西伯,故亦称西昌。当其执政时,周国势日盛,并建都丰邑(今西安西南沣水西岸),在位五十年。 [32]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相马而著称,《庄子·马蹄》成玄英疏文云:“伯乐,姓孙名阳,善驭马。”按,《战国策·楚策》载,有千里马拉盐车攀行太行山,道路险阻,千里马腿骨跌断,辗转挣扎而不能上。伯乐见到,扶盐车痛哭,解己衣披到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仰头长鸣,声达在天,犹如金石,知其遇知己也。 [33]召(shao哨)公:周召公,名奭(shi示),武王弟,以封地在召,故名之,或称召伯。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是为燕国第一代诸侯。成王即位,与周公旦分陕而治,夹辅王室。 [34]甘棠:召公巡行南国,听理民讼,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善政,不忍翦伐此树,作《甘棠》诗以颂美之。见《诗·召南》。 [35]四三王:与三代贤王并列为四。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四,动词用法。 [36]六五霸:共五霸合称为六。五霸,春秋时的五位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六,也是动词用法。 [37]抵:投掷。 [38]樊将军:秦国将军樊于期,因为得罪了秦王,故到燕国避难。 [39]好手琴者:手巧能弹好琴的人。手,动词用法。 [40]剑袂(mei妹):收拾衣袖。即端正衣襟,以示恭敬郑重的意思。剑,借作“敛”。 [41]干:请托,求。 [42]将:捕捉。 [43]督亢:约当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等地,是当时燕国富庶之地。 [44]穷:穷途,处境困窘。 [45]秦巳破赵:其事在公元前222年,即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燕王喜三十二年,赵代王嘉六年。 [46]邑万户:封给万户居民的城邑,税赋等收入供之使用。[47]椹(shen甚,或音zhen真):借作揕,刺入。 [48]自驾驰往:(等不及召用驭车人)自己驾车奔往,以见急促。 [49]高渐离:燕人,与荆轲友善。轲死,秦王于天下大索轲旧友,渐离乃变姓名为人佣保,久之,为秦王知,乃熏瞎其目,使为己击筑。渐离于筑中暗置铅,乘机击秦王,不中,遂被害。秦王自此终身不复近六国人。事见《史记·刺客列传》。筑:古弦击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左手按弦之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50]终已不顾:到终了也再不回过头来。此举表示至死不避、一往而前的决绝心情。 [51]阳翟:原韩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禹县。其时韩已为秦所灭。 [52]咸阳:秦都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53]中庶子:官名,属东宫,掌管文书。 [54]陛戟:指宫廷卫士。陛,殿阶。戟,古兵器,合戈、矛为一体,能直刺横击。[55]相过:移动。 [56]图穷而匕首出:将匕首卷藏在图轴内,图轴拉开,到尽头匕首就显露出来。 [57]厌足:满足。厌,通“餍”。[58]促期:事先约定期限。 [59]鹿卢之剑:剑柄上饰有辘轳状花纹的长剑。鹿卢,同“辘轳”,井上拉吊桶用的绞盘。 [60]负而拔:佩带的剑长,急切间从正面拔不出来,而反过手从身背后拔出。 [61]箕踞:屈膝而坐,将两脚岔开,形似畚箕。这是一种不端重、表示轻慢的姿势。[62]坐:因为。 [63]立:成功。按:今本《燕丹子》止于此。《太平御览·服用部》引《燕丹子》,尚有秦王置高渐离帐中击筑等情节,可证今本较宋以前流传的古本已有缺佚。
【译文】 燕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时,秦王待他非常不礼貌,太子丹郁郁不得意,希望回燕国去。秦王拒绝了他的要求,荒谬地说:“你让乌鸦白头、马生出角来,才能获得许可。”丹仰天叹息,乌鸦即刻变白了头、马也长出了角,秦王不得已,只好放他走。然而却设置装有机关的桥,想陷害他。丹过桥时,幸亏桥上机关不灵。夜里来到关下,关门还未到开的时候,丹学做鸡鸣,四周众鸡都跟着啼鸣,(关门提前打开)才得逃回。于是他深深怨恨秦王,渴求报复,奉养一些勇士,招待优厚而无所不至。丹写信给师傅骘武道:“我不贤,生在僻远荒陋的国土上,长在五谷不生的地方,未曾得到过君子贤明的教导和达人治理国家的方法。然而鄙意还想有所陈述,谨请师傅俯察。我听说大丈夫所引为羞耻的,是受到侮辱以苟活在世上;贞女所羞愧的,是遭遇欺凌而丧失了她的节操。所以有即使杀头也不顾、鼎烹都不逃避的人,他们难道乐死而不愿生吗?是因为心中有坚守不易的信念啊!现在秦王违背天道,其行为如同虎狼一般。对待我的无礼,是诸侯中最过分的。每逢回想起来,我的痛忿都深入骨髓。考虑燕国人数,不是秦的对手,旷日持久地相持下去,力量也不足。所以想收集天下的勇士,聚汇海内的英雄,耗尽燕国资财,让府库都空出来,以好好奉养他们。然后用贵重礼品和甜美言辞,去买好秦。秦王贪图贿赂而相信我们的话,那么,一把利剑行刺的作用,能够顶得上百万之师;顷刻之间,可以解脱我万世的耻辱。如果不是这样,会使我活着无脸面立于天下,死了也怀恨在九泉,一定让诸侯们指着讥笑,易水以北的燕国领土,还不知道将要属于谁呢!这同样也是您的耻辱呀。故谨送上信,希望您能仔细考虑。”麴武回信说:“我听说只求一时快意不顾后果的举动会带来实际上的损害,为了满足冲动的感情而鲁莽行事将对生命造成危险。现在太子打算清洗让您忿怒的耻辱,消除积郁已久的愤恨,实在是我粉身碎骨也不应躲避的啊。但我私下里认为聪明人不企望凭侥幸而获得成功,贤明者不为了一时满意而苟且草率、放纵心意;经过精心筹划保证事情必定成功,然后才开始进行;身体必定安全,而后才有所举动;因此发动起来没有疏漏粗忽的毛病,实施过后不存在失误挫折的悔憾。太子重视一介匹夫的莽勇,相信一柄利剑的作用,而打算可能成功,我以为思虑是不妥当的。我愿意南与楚国合纵,中原联合赵国力量,左右同韩、魏两国连横,然后再谋取秦国,秦就可以击破。况且韩、魏同秦之间,外表亲近实际上内里有隔阂,倘若倡导对秦用武力攻伐,楚国自然会响应,韩、魏必然要随从,其形势便可以想见。如今我的计谋被采纳,太子的羞耻清除,鄙陋愚痴的我的责任也解脱了。请太子考虑!”太子阅信后不高兴,召见麴武询问。麴武说:“我认为太子照我所说的去做,则燕国永远不再担心秦国威胁,四周诸侯必然有求助于我们的啊。”太子说:“这样做法拖延时日,漫长无期,我的心情无法等待下去。”麴武道:“我为太子已筹划周详了。说到对付秦国,操之过急不如从容计议,急跑求成不如坐待其变。现今与楚、赵合纵,聚集韩、魏,虽然需要拖延时日,但事业必定能成功,我认为是好办法。”太子闭目不听。麴武说:“我无法再为太子筹划了,但是我所知交的田光,为人思虑深沉,多计谋,我希望让他来见太子。”太子说:“是,敬从。”
田光于是来见太子,太子站在台阶一侧恭敬地接迎,迎了又再拜。待坐下来后,太子丹说:“我师傅不因为燕国是僻远落后的蛮夷之邦,而我又没出息,乃请托先生光临敝邑。如今燕国处在偏僻的北疆,等于蛮荒之地,而先生却不鄙薄这里,我才能够侍奉左右,有幸识见您的容貌,这真是祖宗神灵保佑,才让先生委屈地降临到燕国呀。”田光说:“从我成年自立,直到现在,徒然钦慕太子高尚的操行,赞扬太子的美名啊。太子将教导我什么呢?”太子直起身,膝行向前靠近田光,泪流满面地说:“我曾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我无礼,使我日夜焦虑,总想给予报复。然而论人口则秦国众多,比强盛则是燕国衰弱,打算合纵呢,我心里又等不及。以至常常吃饭不知自己席位在哪里,睡觉不能安卧,即使让燕、秦两国同归于尽,也等于死灰复燃,地下白骨再生。希望先生考虑办法!”田光说:“这是国家大事,请让我思考。”于是把田光安置到上等宾馆住下,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时进献食物,问候不断。这样过了三个月,太子怪异田光仍未提出建议,就来到他的住处,让左右侍从人员退下,询问道:“先生既已垂降怜惜同情,答应惠赐良好计谋,我侧身等候恭听请教,已经三个月了。先生有什么想法吗?”田光说:“即令太子未曾催问,也将竭尽心思。我听说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太子知道我的时候,我已经老了啊。打算替太子设想好计谋,太子却不能接受;想为太子奋勇体力,则我做不到。而私下里观察太子门下客,没有可当大用的:夏扶是血勇的人,情绪激动时满面通红;宋意是筋脉勇的人,发怒的时候面色转青;武阳是骨勇的人,生气时脸面发白。我所知交的荆轲,是神髓勇敢的人,怒火升腾时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他为人广闻强记,性格刚烈,身骨健壮,不拘泥小节而想建树大功业。以前曾住在卫国,为十几个贤士排解危难。其他庸碌之辈不足称,太子想要图谋大事,非此人不可。”太子离开坐席再三拜谢说:“如果得托先生的福,能与荆君结交,则燕国江山长保无虞,一切全靠先生成就!”于是田光出发了。太子亲自送行,握着他的手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不要泄漏消息!”田光笑着说:“是。”于是去见荆轲,说:“我自量没出息,在太子前荐举了足下。那位燕太子,真正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啊,他对您倾心敬慕,希望您不要疑虑。”荆轲道:“我有个鄙陋的志向:曾说过只要心投意合,就奋不顾身;若情性歧异,则一毛不拔。而今先生让我与太子结交,敬奉尊命。”田光对荆轲说:“听说士子绝不能被人所怀疑,太子送别我时,讲过‘这是国家大事,请不要泄露’的话,这是不相信我呀。被见疑而苟活在世间,我感到羞耻屈辱!”就对着荆轲咬断舌头自杀了。于是荆轲起身往燕国去。
荆轲到燕,太子亲自驾车空出左边上座来迎接,荆轲拉着引绳上车就座,一点也不客气。抵达后荆轲坐定自己的位子,宾客满堂,他开口讲道:“田光称赞太子仁爱的作风,推许太子具备世上罕有的器识才干,高尚的品行上达天宇,美好的声誉充盈在耳。我从卫国都城野王(案:今河南沁阳)出发,遥望去燕国的道路,历经险阻不以为劳苦,纵目渺茫的途程不觉得悠远。现在太子礼待我以故交旧友的情谊,接迎我却用新临贵宾的敬重,所以不再谦让,是为着士见信于知己啊。”太子问:“田先生如今好吗?”荆轲说:“田光临送别我的时候,说道太子诫告他国事勿泄露,身为大丈夫却不被信任;感到羞耻,已经对着我咬断舌头而死了。”太子惊愕得变了脸色,抽泣流泪,泪水不断流入嘴里,说:“我用以提醒先生,怎么会是疑心先生呢!以致使先生自杀,也真教我自觉无颜面立身世上了。”久久地茫然若失,闷闷不乐,像昏沉过去似的。太子置酒席请荆轲,喝到兴致正高时,太子起来为他敬酒。夏扶走上前来说:“听说士子在乡里间没有声誉,则不可以与他评论品行;马没有驾车的技能,则无法判定优劣。现在荆君从远方来,将教太子什么呢?”想稍稍试探他。荆轲说:“士子具备超逸世俗的品行,无须迎合乡里;那有日驰千里特征的马,又何必从驾车服役者中选出?从前吕望当屠夫渔翁的时候,被视为天下的贱人,他遇到文王,便成为周师。骏马被套在盐车上,是下等劣马,等到伯乐发现了它,就有日行千里的功用。这样看来,难道一定要从在家乡博得美誉起始,然后才成为非凡人才,非得首先能驾车,而后据此去区别马的优劣吗?”夏扶询问荆轲,用什么教太子。荆轲说:“将让燕继续召公的行迹,追踪他甘棠惠爱的风化;往高处设想,想使燕王的功业比肩三代贤王,与之并列而成四,最低的标准,也教威名与春秋五霸并驾齐驱,合而称六。您认为怎样?”满座人都交口赞扬,直到宴席结束,再也没有人能折服他。太子很高兴,自以为得到荆轲,永远不用担心秦的威胁了。过了些天,与荆轲同往东宫,临池观赏。荆轲拾瓦片投击青蛙,太子派人捧着一盘金块在旁,以奉供荆轲投掷,掷完了再献上。荆轲说:“不是吝惜太子的金,因为臂膀累痛了。”以后又一起乘坐千里马,荆轲说:“听人讲千里马的肝味很好。”太子立即杀掉千里马将肝进上。待到樊于期将军因得罪秦王,秦追捕很急,于是来投奔太子,太子为他在华阳台置酒席迎接,宴中,太子让能弹琴的美人出来侑酒,荆轲说:“好一双善琴的手!”太子马上将她送给荆轲。荆轲却说:“只是喜欢她的手而已。”太子即刻斩断美人的手,盛放在玉盘里献上。太子常和荆轲同案吃饭,同床寝息。过了些天,荆轲从容地说:“我在此地侍奉太子,已有三年了,而太子待我很厚:用黄金投蛙,食千里马肝,姬人的好手,砍下用玉盘盛上,凡常平庸的人接受这些,还尚且乐意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作犬马的用途。何况荆轲现在经常侍奉在君子旁边,听说过英烈之士的节操,死有比泰山还重,或比鸿毛还轻微的,只是在于用在不同地方罢了。请太子教我!”太子整整衣襟郑重地说:“我曾到过秦国,秦王对待我不讲道义,我为与他共生在世上而羞耻。现在荆君不因我没出息,委曲地降临我们这小国,今天我为国家请托前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荆轲说:“如今天下的强国,没有比得上秦强大的。而现在太子的力量不能威震诸侯,诸侯未必愿意为太子效力。太子率领燕国军士与秦作对,好像是让羊捕捉狼,使狼追赶虎一样。”太子道:“我为这忧虑思谋很久了,不知怎样办才好。”荆轲说:“樊于期得罪了秦王,秦追捕他很急切;还有督亢地方,是秦所贪图的。现在只要有了樊于期的头和督亢地图,那么事情便能够成功。”太子说:“如果事情可以办成,即使将燕国全盘献出,我也心甘情愿。然而樊将军因为窘迫无路来投奔我,我却出卖他,心中实在不忍。”荆轲默然,不回答他。过了五个月,太子担心荆轲反悔,去见荆轲说:“现在秦已经灭赵,大兵临近燕国边境,事情很迫急了,虽然想供养您,到时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打算先派遣武阳出发,好吗?”荆轲生气地说:“太子派遣他的目的是什么?去了而回不来(完不成使命),是无能小子啊!我所以还未出发,是在等待所约定的客人呀。”于是荆轲暗中去见樊于期,说:“听说将军得罪了秦王,父母妻子都被焚烧。(秦王)追捕将军,悬赏万户封邑和金千斤,我为将军感到愤恨。今天有句话,能消除将军的侮辱,解脱燕国的羞耻,将军恐怕有想法吧?”于期说:“经常考虑这事,日夜饮着流不断的泪水,不知怎样想办法。荆君有幸教我,愿意听从所命。”荆轲说:“现在愿得到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秦王必定喜欢,欢喜了必然要见我荆轲。我因此左手握住他的衣袖,右手直刺其胸,列举其背负燕国的罪过,以将军的冤仇来责备,这样燕的屈辱得到昭雪,将军积郁纷结的愤怒也解除了。”于期站起身来,抓住手腕握着刀说:“这正是我日夜所盼望的,而现在听到指示了!”于是挥刀自刎,(因为用力猛)头割下来反垂向背后,两眼却不瞑闭。太子听到此事,自己赶忙驾着车子奔来,伏在于期尸体上痛哭,悲伤不能克制。过了许久,无可奈何,于是用盒子盛着樊于期的头和燕国督亢地图去献给秦,武阳为副使。
荆轲赴秦国,不等选择吉日就出发,太子和知道这个计谋的人,都穿上白衣戴着白帽,到易水畔来为他送行。荆轲起来敬酒,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再不回还!”高渐离为他击筑伴奏,宋意在旁唱和,作雄壮节拍时情绪激烈,头发都竖立起来上冲冠,到悲哀的音调时则士子皆感动得流泪。荆轲、武阳于是登车启程,从此再也不回头。二人路过时,夏扶站在车前挥刃自刎来送别他俩。路过阳翟地方,荆轲买肉,争执秤的多少,被卖肉的屠夫侮辱,武阳想出手打他,荆轲制止住了。西入秦地,到了秦都咸阳,通过中庶子蒙白进言:“燕太子丹敬畏大王的声威,现在奉献上樊于期头与督亢地图,愿意做北边属国的奴仆。”秦王高兴,在百官就位、阶下数百卫士侍立的宫殿,召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樊于期头,武阳捧着地图,钟鼓同时敲响,群臣都高呼“万岁”,武阳非常恐惧,两脚战栗不能挪动,面色像死灰。秦王感到奇怪,荆轲看看武阳,向前谢罪说:“北陲属国蛮夷一类粗鄙的人,不曾朝见过天子,希望陛下稍稍宽容他,使得在殿前完成这件事情。”秦王对荆轲说:“把地图取来进上。”秦王打开图轴,待全部展完,卷在里面的匕首就露出来了。荆轲左手握住秦王衣袖,右手将匕首直刺着秦王胸膛,责备他说:“您辜负燕很长时间,在海内贪婪残暴,没有满足;于期无罪却将他家属族人全部杀害,我要为天下人报仇。现今燕王母亲病重,与我约定期限,听从我的安排则生,不服从就要您死!”秦王说:“今天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服从您的发落。只是请求听完琴声再死。”于是召姬人奏琴,琴声道:“罗縠制的单薄衣服,可以拉扯断裂;八尺屏风,可以迈越而过;鹿卢长剑,可以反手从背面拔出。”荆轲听不懂秦音,秦王按照琴声提示从背面将剑拔出,于是奋力挣断衣袖越过屏风而跑。荆轲拔匕首掷击他,匕首刺破秦王耳朵,一直击进殿中铜柱,冒出火光。秦王还击,斩断了荆轲双手。荆轲因而倚靠着铜柱笑,箕踞骂道:“我因为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才被你小子欺骗,致使燕国的使命不能回报,我这事没有成功啊!”
【总案】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战国策·燕策》、《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详细记载,但那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传文学,不属小说。《燕丹子》则不然了,它增添不少虚构的细节和想象性描写,从而富于传奇色彩和怪异意味,以至被后人认为不合乎情理,“多鄙诞不可信”。其实,这正是构成小说创作的基本因素,有助于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与艺术典型的塑造,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浓厚的审美趣味,使之突破真实事件的囿限,与史传文学区分开来。
无庸置疑,荆轲才是本篇中最主要的角色,是重笔铺写摹描之所在。但他开始时并未立即出场,而是以燕太子急于复仇的楔引,再经麴武、田光,几个周折,造置悬念,方始揭出形势艰危,“非此人莫可”的鹄的,使之先声夺人,还未露面便披上卓特非凡的色彩。接下来正面写荆轲:接风席的问答初显神采,见出志向高闳远大和不屑于计较世俗毁誉的豪爽豁达作风;然后黄金投蛙、千里马肝、美人好手等一系列细节,固然缘于太子丹的慷慨竭诚,而更深层地还在于表现荆轲的深沉多智——这是贯穿始终的——他要试探判断太子丹的诚意与气量,因为“士为知己者死”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普遍风气和共所奉行的价值观念标准。经过漫长的三年,荆轲对各方面皆思虑熟透,终于提出刺秦王的具体行动计划,由此导向最后那光辉不朽的一瞬,完成在历史长河中的永生。事先他当然知道秦王的残暴和此番举止的巨大危险,但扶困济危、剪除暴虐,不惜以生命代价去伸张正义原是侠士本色,篇中对此刻画得非常充分:在与燕太子的谈话里(“今天下强国,莫强于秦……”一段),从毅然西去、义无反顾的场面间(自“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到“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一段),无不洋溢着此等英雄精神。另一方面,于游侠气质的共性之外,小说未忽略、甚或更重视其独具的个性形象描写。如他揣摩秦王心理,设计出用于期首与督亢地图为进见之阶、以伺期行刺的方案,可谓老谋深算、胆略不凡,决非莽撞行事的一勇之夫。如当武阳在秦宫森严恐怖的气势前举措失常,惹起秦王注意,荆轲却轻易掩饰过去,显示出临危不惧、刚毅果决又机警过人的长处。行刺失败了,他箕踞笑骂,更表露着对专制暴君的绝大轻蔑与至死不屈的英豪气概。甚至极易被忽视过去的“阳翟买肉”,也从侧面刻画了荆轲忍小辱顾大局的识见及善于自制的性格特征。所有这一切,互为映托交衬,共同创造出一个完整鲜明的审美形象。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太子丹,题目就是用他的名字。他图谋刺秦,虽然包含捍卫燕国的意思,但更多地还是缘于个人恩怨报复,所以他听不进麴武再三忠告,不肯从战争政治整体形势着眼。这种偏狭浮躁的性格和急于求成、意气行事带来了加速秦灭燕国决心的直接恶果,也导致他自己的死亡。当然,这种结局是篇外的事情了。不过,小说对燕丹子的刻画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慷慨诚信、善于延揽人才是其突出的特点,对于用樊于期头作计策的迟疑与于期死后的深挚悲痛,都充分体现太子仁爱守信的品格,十分感人。
麴武、田光是次要人物,可视为荆轲出场、演出这幕悲壮惊险大剧的前奏。从给太子丹的信里,得以窥见麴武那深思远谋、包天下事于胸中的成熟政治家风度。他不赞成为着一己怨仇而轻举妄动,因为即便侥幸得手,也无助于整个军事和综合国力的消长变易;剪除一个暴君,另一个即刻继位上台,秦灭燕乃至六国的国策照样进行。所以他主张合纵关东诸国,待之时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就此衡量,他比凭藉个人武力、企图消灭秦王个人肉体生命的荆轲要高出一筹。田光则基本上属于麴武类型,但比较灵活。当知道自己的“良谋”不会被急躁偏狭、只求一己一时之快意而不顾后果的燕太子采纳时,又感动于太子的殷勤诚挚,便顺应其心愿,为之荐举荆轲。他评论太子门客和“吞舌自尽”的行为,显示了其细心观察、长于识别的才能与严正不苟、重义轻生的人生观。
在早期小说中,《燕丹子》的洋洋大篇及高度的艺术成就,使之占据重要一席。它的描写虽不够细致丰满,却善于捕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动作,寥寥几笔,神态毕现。如樊于期自刎一段,将他那种怨恨极致、日夜忧心而毅然赴死、毫无眷顾的情态展现得异常准确生动,而他的死又具有一种肃穆庄严、凛然动人的刚正之气。不用说,最典型的首推易水送别。“风萧萧兮”的慷慨悲歌,伴着筑音和声,以及白衣冠的送行者,构成苍凉悲怆的气氛,让人喟叹不尽;而“终已不顾”与“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二子”的决绝举动,更增抹上墨重意浓的一笔,直接拨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琴弦。于是,秋风木叶,易水生寒,壮士去矣,天地为之变色,荆轲单车千里、直入虎狼之秦的一场史剧乃成千古绝唱。悲凉沉雄而不凄哀低回,感慨淋漓而不黯淡缠绵,小说对于整体情绪基调的把握、渲染是十分恰切的。
乔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