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原文】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

【译注】

学者应该以谋生计为根本,怎么能久久地拘泥于笔墨而不干实事呢?

辑自《旌阳程氏宗谱》卷13。

【感悟】

这是程声玉说的话。他起初学习举子业,继而投笔从商,发出这种感叹。学是为了用,也就是要学以致用,否则学了有何用。

【故事链接】

祁门伊川人倪慕麟,“习儒不得志,废书叹曰:‘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不贵则富,安事毛锥子终老乡井乎?’……不数载辄拥素封”(《祁门倪氏家谱》卷下)。

【延伸阅读】

乐于服贾

封建社会时期,商人处于四民之末,社会视从商为贱业。明清时期的徽州却兴起了服贾之风,“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徊州山人四部稿》卷61),出现了“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的局面(《休宁县志》卷6)。他们认为“士商异术而同志”,贾儒只有职业之别,没有贵贱之分。在效用上、人格上贾儒是相通的,在治生上贾胜于儒。商业利润的刺激,仕途的艰难,使徽州人认识到服贾的优势,他们热衷于服贾,甚至不屑于读书入仕,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7)。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