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兰院》少儿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木兰院

作者: 江枫

【原文】:

王播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僧人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原文作者】:王播

【鉴赏】:

封建时代有一种势利眼,你有钱有势,大家都来巴结你,不相识的人也来拉关系,认干亲。一旦你穷愁失势,连同胞骨肉也翻脸不认人。这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滋味,有时是很不好受的。

中唐时代有一位宰相名叫王播,他青年时代父母双亡,举目无亲,便暂时寄居在扬州惠昭寺刻苦读书。当家和尚见他是个无依无靠的穷书生,很厌恶他,想把他撵走。

唐代寺庙有个规矩,每次开饭前要撞钟。平时王播每听到钟声,就放下书本,随和尚们一道吃饭。虽然,吃人家白饭,受人家白眼,心中很不好受,可也没有办法,只好隐忍着。

这天有个朋友来看他,谈了一个时辰,朋友去了。这时已到寺里开午饭时间,王播便等着敲钟吃饭。可是午钟却迟迟不响。王播好生奇怪,但只好在屋里干等。时已过午,他饥肠辘辘,想起寄人篱下的苦恼,不胜感叹,便拿起笔在墙上题诗一首,抒写自己身世之恨。诗刚写完,却听得钟声响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饭堂。一看,饭堂里空空如也,吃饭的人早已各自散去,只有一个小沙弥在收拾残羹剩菜。这时,王播一下明白过来了:原来和尚们是在捉弄自己!他们故意改变常规,先吃饭,后撞钟。王播觉得在这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一气之下,收拾书箱行李,离开了惠昭寺。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王播又回到了扬州。这时,他已不再是一个穷书生,而是走马上任的扬州刺史了。旧地重游,王播颇有感触,特别是寄食惠昭寺的那段生活,使他终生难忘。因此,他很想到惠昭寺去看看。上任不几天,他就传下话说要游览寺庙。通知下达惠昭寺,顿时引起一片惊慌。当家和尚得知新到任的扬州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当年那个被撵走的穷小子,赶紧叫人把王播当年住过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小屋的墙壁上,王播当年亲笔题的诗,还依稀可辨。当家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叫人精心设计和制作了一只碧纱笼,将墙上的题诗罩将起来。

这天,王播果然游览寺庙来了,他进得山门,来到当年的小屋,只见屋内窗明几净,装饰一新,那条自己睡过的木板床上,过去是破破烂烂的棉絮,如今却铺着崭新的被褥,心里不禁暗暗好笑。王播抬头又发现墙上挂着个他从未见过的碧纱笼,便问道:“这个做什么用的?”当家和尚见阿谀奉承的机会已到,连忙满脸堆笑地说道:“这墙上有大人当年留下的墨宝,这是山门的珍贵文物,小僧早就精心加以保护了!”王播见当家和尚如此讨好,忍不住哈哈大笑。同一个和尚,二十年前后,完全两副不同的面孔,真是典型的势利小人啊!他颇有感慨,便令从人递上笔墨,当场又在墙上题了上面这首诗。

头两句追述当年和尚搞“饭后钟”的把戏,害得他赶到饭堂,饭已吃完,人去堂空了。后二句写今日旧地重游,他们极尽谄媚逢承之能事,连墙上题诗也要用碧纱笼罩。“二十年来尘扑面”,语意双关,既指当年墙上的诗布满了灰尘,又暗示自己二十年中经历的千辛万苦。作者用二十年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和尚们前倨后恭的丑态的揭示,尖锐地批判了封建时代的世态人情,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