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举:推荐。

避:回避。

【赏析】

《吕氏春秋·去私》这篇文章,高举去私就公的旗帜,反对亲亲,贵贵的宗法血亲思想,在官员任用上,力主去掉私心,选贤举能,论功录用。为此,文章专门举了《左传》祁奚荐贤的故事,赞扬说: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意思是: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儿子。

《左传》襄公三年记载:祁奚年迈,请求退休,晋悼公询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祁奚推荐解狐,解狐是他的仇人。可是准备任命解狐时解狐去世了。晋悼公又询问人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祁午是他的儿子。这时候羊舌职去世了,晋悼公问:“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祁奚回答:“羊舌赤可以。”羊舌赤是羊舌职的儿子。就这样,祁午被任命为中军尉,羊舌赤辅佐他。

祁奚在推选人才上,舍弃个人恩怨,唯才是举;谁有才能,就举荐谁,是个一心效忠国家,没有私心的贤大夫。《吕氏春秋·去私》引用这个故事,称其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加以高度赞赏。

此外,晋国大夫赵武也是一个没有私心,不顾毁誉,唯才是举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赞扬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当时,晋国中牟县没有县令,晋平公问赵武:“我想找一个优秀县令,派谁去合适呢?”赵武回答说:“派刑伯子可以。”平公感到意外,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赵武说:“私人的恩怨不能带到公事里来。”平公又问:“管理内府的官员,派谁可以呢?”赵武说:“我的儿子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赵武和祁奚一样,推举外人,不回避仇人,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所以,赵武也是一个不计个人恩怨,能够出以公心的人。

据《礼记·儒行》记载,孔子也是主张“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的,所以《儒行》称赞说,儒家向朝廷荐举人才,只看他的功劳和积累的事迹。不希望被推荐者报答,但求国君满意;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将唯才是举提升到了儒家道德品行的高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