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注释】

选自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履霜之渐句:语出《易经》“履霜坚冰玉。”“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履,踩。渐,逐步的。

【赏析】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中心论点是对王政不肃,魏王架空,信陵君乘隙窃符一事进行批评。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妻子。当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魏王派军队救赵,但将军晋鄙害怕秦国威势,驻军边境观望。于是赵国平原君向魏国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便使如姬窃魏王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进攻秦军,赵国得救。作者认为,王权之上,应该内外整肃,莫敢不从。然而,信陵君为救赵,内有如姬,外有邻国,下至守门人,都听从信陵君一人,不把魏王放在眼里。魏王成了一个被架空的孤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信陵君才敢请如姬窃符,而如姬恃宠,也才敢到魏王卧室窃符。所以唐顺之总结说: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意思说:脚踩着冰霜的时候,这冰霜哪里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呢!

作者在《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中,对信陵君的功过是非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既肯定信陵君救赵存魏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又指责他目无君主,为了个人姻戚窃符救赵,而不是从六国或赵魏的利益出发。并严肃指出,魏王失权架空,王政不肃,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然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应该防微杜渐,早作防备,避免大权旁落。

明朝中叶,朝政大权往往落于太监之手,他们互相倾轧,扰乱朝纲,误国害民。作者有感而发,通过评论信陵君架空魏王一事,讽喻明王朝宦官专政,大权旁落,表明自己反对人臣结党营的政治主张,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然而,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当赵国平原君求救于魏信陵君时,信陵君曾“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在这万般无奈之际,信陵君不得已才采用侯生的计谋,请如姬窃符于王之卧室,信陵君得到兵符,假传圣旨,夺取了将军晋鄙的军队,解了赵国之围。所以,文中所持论的魏王被架空一事,并不符合历史真相。但是,作者在论述时,却有意避开这一事实,求全责备于人,其论点也就失去了历史依据。

作者之所以如此行文,与当时宋、明理学盛行,形成以空泛的大道理品评人物的风气有关,论述者们往往脱离历史环境和条件,不近人情地唱高调,以为宏论,本文作者亦属如此,成为一大缺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