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文本篇·备内》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韩非子·文本篇·备内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注释〕① 缚: 通“薄”,迫。② 李兑: 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任赵国司寇。赵王: 指赵惠文王,名何,战国时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的小儿子。主父: 指赵武灵王,前299年他传位给自己的小儿子何,自称主父。③ 杀申生而立奚齐: 前655年,骊姬在优施的教唆下,向晋献公进谗,逼走晋献公的几个儿子,改立奚齐为太子。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之乐不减于先君,而擅万乘不疑,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故《桃左春秋》曰:“人主之疾死者不能处半。”人主弗知,则乱多资。故曰: 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故日月晕围于外,其贼在内,备其所憎,祸在所爱。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士无幸赏,无逾行;杀必当,罪不赦: 则奸邪无所容其私。

〔注释〕① 适: 通“嫡”。② 蚤: 通“早”。③ 夫: 发语词,无实际意义。④ 解: 通“懈”,松懈,减弱。⑤ 鸩(zhèn): 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 ⑥ 《桃左春秋》: 先秦时流行的一部史书,作者不详,已失传。⑦ 王良: 春秋末年晋国人,以善于驾驭车马而著名。⑧ 越王勾践: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的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战败,他卧薪尝胆,终于战胜吴国。⑨ 晕: 围绕日月的白色光圈。

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 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于此,然守法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于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传言,《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贱,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愬。大臣比周,蔽上为一,阴相善而阳相恶,以示无私,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有主名而无实,臣专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注释〕① 釜: 大锅。鬵(qín): 釜类的烹煮器。② 《春秋》: 春秋时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此处泛指史书。③ 愬: 通“诉”,申诉。④ 阴: 暗处,暗地里。阳: 明处,明地里。⑤ 道: 由,从。

【鉴赏】“备内”,即防备宫内的后妃、公子等人弑君篡位。韩非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使是父子、夫妻也是如此。故韩非在这篇《备内》中,提出君主应该时时防备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和他在《八奸》中视“同床”、“在旁”、“父兄”为奸臣的成奸之道,有其连续性和一致性。不同之处是,《八奸》中防备的重点是奸臣,而此篇中要防备的重点则是君主的后妃与儿子。如果说在以前的各篇中,韩非还只是提醒君主不要相信自己的臣妾和叔伯、兄弟的话,那么,韩非在这篇《备内》中则将留在君主身边的最后两个人——妻子和儿子也赶跑了,让君主真的只剩下孤家寡人了。

韩非之所以要将妻子和儿子列为君主重点防范的对象,固然一方面是鉴于历史上“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的惨痛教训;另一方面则更主要是依据其对人的自私自利本性的认识而推导出的必然结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医生为了给人治病,有时需要吮吸病人伤口的脓血,但这并非出于对病人的怜爱,而只是为了从中谋利。造车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制棺材的人希望别人夭死,都只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同样,夫妻之间并非天生的骨肉,也只是受爱欲驱使而结合在一起,爱则亲,不爱则疏。爱欲会随着女人年老色衰而去,由恩爱断绝而带来的利益损失也将不可避免,所以夫妻间必然会有一场为保卫既得利益的生死之战。

夫妻如此,父母于子亦然。故《后汉书·孔融传》记孔融与祢衡的对话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可见,韩非“备内”自有其理论上的逻辑依据。

韩非的这一理论与近代西方被称为“罪恶的导师”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的观点十分相似,虽然这种“性恶论”与“性善论”、“性有善有不善”等人性论观点一样,也是以一种机械的、先验的立场来讨论人性问题,但却有其片面的深刻性,即它看到了物质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意义。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称“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杠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到今日的动力: 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韩非撕开了封建时代温情脉脉面纱下血淋淋的事实,这虽是人们所不愿意直面的,但却具有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尖锐的深刻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