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原文与赏析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人主之患也,不在于自少,而在于自多。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吕氏春秋·恃君览·骄恣》)

【注释】魏武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名击,公元前396年继魏文侯位。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兴奋。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在位。仲虺(huǐ):人名,商汤的贤相,曾辅佐商汤完成大业,有政治才华和政治远见。不谷: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译文】魏武侯谋事得当,有一次竟然在朝廷上振臂高喊:“大夫们谋虑事情还不如我。”一会儿工夫,他就这样喊叫了几次。李悝快步向前,走过来说:“从前楚庄王谋事得当,有大功劳,但是在退朝的时候面带忧虑之色。左右的人问:‘大王有大功劳,却在退朝的时候面带忧虑之色,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楚庄王回答说:‘仲虺的话,我很欣赏。他曾经说过:诸侯的德行,能够得到良师的就能够成为王;能够得到良友的就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家;如果所选择的人还不如自己,其国家就会灭亡。现在我没有贤良的德行,而群臣们的谋虑还不如我,我的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李悝接着说:“这本来是想称王称霸的人所忧虑的事情,如今您却自鸣得意,这怎么能行呢?”魏武侯说:“你说得很好。”君主的忧患不在于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在于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就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接受别人的意见,那么意见来源的渠道就消失了。

【评说】作为君主,如果自满自大,傲视群臣,只会堵塞臣下的进谏之路,从而导致闭塞视听,独断专行,国无良策。如此治国,只能是自取灭亡。唯有谦虚才能长久处于不败之地。这个道理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意义。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一定的才能,还需要良好的品质,其中谦虚更是为学、待人、做事不可或缺的德行。人们敬重的往往不只是才能,还有德行。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如果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也不会得到人们的敬重,反而会被人们所轻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