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原文与赏析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①,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②,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文韬·明传》)
【注释】①止、起:指国家的衰亡和兴盛。②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译文】文王说:“先圣的治国之道,为什么时起时落,您能讲给我听听吗?”太公回答:“看到善事,却懒得去做;时机来到,却心有疑惑;知道错误所在,却安然处之。这三点就是使先圣之道消亡的原因。为人柔和宁静,待人恭敬有礼,接物能强能弱,处事刚柔相济。这四点就是能使先圣之道复兴的原因。所以,君主心中义理压倒私欲,国家就会昌盛;私欲压倒义理,国家就会衰亡。君主恭敬胜于怠惰,遇事一切顺利;怠惰胜于恭敬,遇事必定败灭。”
【评说】道义与私欲,好比缰绳与战马的关系。合理的私欲是必要的,犹如战马要吃草,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吃草;战马的价值更在于侍奉主人驰骋疆场,所以不能放马游缰任其驰骋。人们要在道义与私欲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绝对的公而忘私和完全的自私自利都不能维持长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