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曰利?》原文与赏析
孟子对(梁惠王)①曰:“王,何必曰利②?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③利而国危矣。万乘④之国,弑⑤其君者,必千乘之家⑥;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⑦。未有仁而遗⑧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⑨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一)
注释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也称魏惠王。孟子在这段话中论述了讲“利”求“利”的危害,以及国君行“仁义”而治的思想。②利:利益。③交征:相互争夺。④乘:指古代一辆用四匹马拉的兵车。万乘,指天子大国;千乘,指诸侯小国。⑤弑:指臣杀君、下杀上的杀害。⑥家:指古代有封邑的可拥有千辆兵车的公卿、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⑦餍(yàn):满足。⑧遗:遗弃。⑨后:怠慢。
译文
孟子对(梁惠王)说:“大王,你为什么一定要讲利益呢?(利是乱之始啊。)(治理国家)有仁义也就够了。如果国君只讲‘怎么做才能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只讲‘怎么做才能对我的家庭家族有利’、士和百姓只讲‘怎么做才能对我个人自身有利’,那么就会因上下相互争夺利益而使国家有杀、夺之祸的危险。那么,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里,杀害国君的必定是大国的公卿;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里,杀害国君的必定是小国的大夫。在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的公卿和在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他们的利益已占整个国家的十分之一了,不能说不多吧。假如是先利后义,那么士和百姓不夺取大夫的利益、大夫不夺取国君的利益,是不会满足的。我没见过有仁德的人遗弃他的父母的,我没见过有礼义的人怠慢他的君主的。”
感悟
义与利是从古至今绵延了几千年的一对道德范畴。孟子强调“义”的重要性是对的,但反对“利”、有意忽略“利”,则难免虚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