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王世贞·登太白楼》原文、赏析、鉴赏
昔闻李供奉〔2〕,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3〕白云海色曙〔4〕,明月天门秋〔5〕。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6〕
〔1〕这是作者登临太白楼的题咏诗。太白楼在山东济宁。《嘉庆一统志》:“李白酒楼在济宁州南城上,唐李白客任城县,县令贺知章觞之于此。 今楼与当时碑刻俱存。”王世贞(公元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刑部尚书。王忬之子。为人耿介,开罪严世蕃,其父被严嵩害死,曾作长诗揭露严氏父子罪恶。 与李攀龙交好,同为“后七子”领袖,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 晚年放弃“高古”主张,诗风转变为平淡自然。他在诗文和文论诸方面都有建树,著作等身,《弇州山人四部编》一百四十卷、《续编》二百零七卷。
〔2〕李供奉:指李白,唐玄宗曾任用李白为供奉翰林。
〔3〕“此地”二句:说李白曾登临此楼,使此楼盛名传百代。
〔4〕海色:海面呈现的景色,因光线与海底地质而浮动变化不定。曙,这里指月亮初升。 司空图《诗品·清奇》:“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5〕天门:天宫之门,代指天上宫阙。世称李白为“谪仙人”,作者想象李白该回到天上去了。
〔6〕“欲觅”二句:意为只见济水长流,再无李白这样的人来登此楼了。
诗人登太白楼缅怀李白,并不正面描写李白其人其事和太白楼其楼其状,而只写李白登临长啸和楼因人传,便突出了李白的风度和神采。他只写所望景色,由“白云”、“海色”、“明月”依旧,联想李白已归天宫而不再归来,便表现了对李白的仰慕和崇敬。而前有李白,后无来者,又流露出惆怅的喟叹。诗写得潇洒自如,清新疏朗;“一垂顾”、“百代留”,对仗轻巧;“海色曙”、“天门秋”,情景交融。全诗已无“高古”琢饰的痕迹,是作者诗风转变后的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