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门人到大富豪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从守门人到大富豪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来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人,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独自一人、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里。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点子。

以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

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到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

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商人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

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调查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

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富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