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友书·寄陈独秀》注释与鉴赏
胡适
独秀先生足下:
二月三日,曾有一书奉寄,附所译《决斗》一稿,想已达览。久未见《青年》,不知尚继续出版否?今日偶翻阅旧寄之贵报,重读足下所论文学变迁之说,颇有鄙见,欲就大雅质正之。足下之言曰:“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此言是也。然贵报三号登某君长律一首
①,附有记者按语,推为“希世之音”。又曰:“子云相如而后
②,仅见斯篇;虽工部亦只有此工力
③,无此佳丽。……吾国人伟大精神,犹未丧失也欤?于此征之。”细检某君此诗,至少凡用古典套语一百事……中如“温嘱延犀烬,(此句若无误字,即为不通。)刘招杳桂英
④”,“不堪追素孔,只是怯黔嬴
⑤”(下句更不通。),“义皆攀尾桂,泣为下苏坑
⑥”,“陈气豪湖海,邹谈必裨瀛
⑦”,在律诗中,皆为下下之句。又如“下催桑海变
⑧,西接杞天倾”,上句用典已不当,下句本言高兴天接之意,而用杞人忧天坠一典不但不切,在文法上亦不通也。至于“阮籍曾埋照
⑨,长沮亦耦耕”,则更不通矣。夫《论语》记长沮桀溺同耕,故曰“耦耕”。今一人岂可谓之“耦”耶?此种诗在排律中,但可称下驷,稍读元白柳刘(禹锡)之长律者
⑩,皆将谓贵报案语之为厚诬工部而过誉某君也。适所以不能已于言者,正以足下论文学已知古典主义之当废,而独啧啧称誉此古典主义之诗,窃谓足下难免自相矛盾之诮矣。
适尝谓凡人用典或用陈套语者,大抵皆因自己无才力,不能自铸新辞,故用古典套语,转一湾子,含糊过去,其避难趋易,最可鄙薄!在古大家集中,其最可传之作,皆其最不用典者也。老杜《北征》何等工力
⑪!然全篇不用一典。(其“未闻殷周衰,中自诛褒妲”二语乃比拟
⑫,非用典也。)其《石壕》、《羌村》诸诗亦然。韩退之诗亦不用典
⑬。白香山《琵琶行》全篇不用一典。《长恨歌》更长矣,仅用“倾国”“小玉”“双成”三典而已
⑭。律诗之佳者,亦不用典。堂皇莫如“云移雉尾开宫扇,日映龙鳞识圣颜
⑮”。宛转莫如“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⑯”。纤丽莫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悲壮莫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然其好处,岂在用典哉?(又如老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更可玩味。)总之,以用典见长之诗;决无可传之价值。虽工亦不值钱,况其不工,但求押韵者乎?
尝谓今日文学之腐败极矣;其下焉者,能押韵而已矣。稍进,如南社诸人
⑰,夸而无实,滥而不精,浮夸淫琐;几无足称者。(南社中间亦有佳作,此所讥评,就其大概言之耳。)更进,如樊樊山陈伯严郑苏盦之流
⑱,视南社为高矣,然其诗皆规摹古人,以能神似某人某人为至高目的,极其所至,亦不过为文学界添几件赝鼎耳
⑲,文学云乎哉!
综观文学堕落之因,盖可以“文胜质”一语包之。文胜质者,有形式而无精神,貌似而神亏之谓也。欲救此文胜质之弊,当注重言中之意,文中之质,躯壳内之精神。古人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应之曰: 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不用典。
二曰,不用陈套语。
三曰,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
四曰,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
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七曰,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
八曰,须言之有物。
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此八事略具要领而已。其详细节目,非一书所能尽,当俟诸他日再为足下详言之。
以上所言,或有过激之处,然心所谓是,不敢不言。倘蒙揭之贵报,或可供当世人士之讨论。此一问题关系甚大,当有直言不讳之讨论,始可定是非。适以足下洞晓世界文学之趋势,又有文学改革之宏愿,故敢贡其一得之愚。伏乞恕其狂妄而赐以论断,则幸甚矣。匆匆不尽欲言。即祝撰安。
胡适白。民国五年十月。
[注释]① 某君: 指谢无量。② 子云相如: 子云: 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为人口吃,以文章名世。年轻时极好司马相如赋。有《甘泉》、《羽猎》、《长扬》诸赋。晚年鄙薄词赋。所作《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又名犬子。蜀郡成都人。慕蔺相如之为人,改名相如。擅长辞赋,以《子虚》、《上林》赋著名。③ 工部: 杜甫(712—770),字子美。他居成都时,四川节度使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④ “温嘱”两句:“温嘱”句典出《晋书·温峤传》。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温峤时任江州刺史镇武昌,苏峻、祖约作乱,温峤与庾亮、陶侃等出兵讨伐,“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即指此。刘招杳桂英: 出典未详。⑤ 素孔: 指孔夫子。孔子后人称其为素王。黔嬴: 当指秦朝百姓。秦始皇名嬴政,他将百姓称作“黔首”。⑥ 尾桂: 或为“尾柱”之误。指古代尾生抱柱而死事。《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苏坑: 出典未详。⑦ 陈气豪湖海: 陈: 指三国魏陈登。《三国志·魏志》七《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邹谈必裨瀛: 邹: 指邹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省作“邹谈”。裨瀛: 古指九州内外的海洋。⑧ 桑海变: 即沧海桑田,指世事变迁。⑨ 阮籍(210—263): 字嗣宗。三国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埋照: 犹韬光。喻匿迹不使显露。⑩ 元白柳刘: 指唐代诗人元稹、
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⑪ 老杜《北征》: 指
杜甫所作的《北征》诗。下文《石壕》指《石壕吏》,《羌村》指《羌村》三首,均为杜甫所作。⑫ “未闻”两句: 指殷商及西周的被认为是乱国的妲己、褒姒。⑬ 韩退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
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创始者。其诗奇崛险怪,好发议论。⑭ 倾国、小玉、双成: 倾国,典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将“倾国倾城”用作美女的典故。小玉,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自注:“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双成: 典出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后常以双成喻女仙或喻指侍女。⑮ 雉尾: 即雉尾扇。古代帝王仪仗用具之一。龙鳞: 指皇帝的衮服、龙袍。⑯ 回纥马:“安史之乱”时,唐朝廷曾借助回纥军队帮助平叛。翻然: 反倒,反而。朔方: 唐方镇名。又称灵盐、灵武、灵州。为防御突厥改朔方行军大总管置,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初期辖境较广,其后逐渐减缩。⑰ 南社: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而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⑱ 樊樊山陈伯严郑苏盦之流: 樊樊山,樊增祥(1846—1931)字云门,又字嘉父,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1876年)进士,官至江宁布政使。工诗。好作艳体。其前后《彩云曲》尤为著名。遗诗多达三万余首。有《樊山全集》。陈伯严: 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江西修水人。光绪进士,官吏部主事,同情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诗风奇崛,艰涩难懂。为同光体主要诗人。有《散原精舍诗集》。郑苏盦: 郑孝胥(1859或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海藏楼主人等。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中福建乡试解元。历任驻日使馆书记官和神户总领事,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1923年投奔清废帝溥仪,授内务府总理大臣,“九·一八”事变后,任伪满国务总理兼文教部长等职。1935年下台,死于长春。工诗、书、画。 ⑲ 赝(yàn)鼎: 指仿造或伪托之物。
[作者]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曾努力倡导新文化运动。1920年,其《尝试集》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新诗专集。1949年以后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等校任教。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北。
[鉴赏]胡适此信是在看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刊登的一首长律后有感而发,表明其对文学改革的主张。全文看病容、诊病因、开药方,顺理成章,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述既全面又抓住要害,既符合文学的文质要求又顺乎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锋芒锐利,切中肯綮,有直接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战斗性,对其后的文学革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急遽的思想变革必然引起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胡适引发的这场文学改革讨论为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启蒙准备,这封信自然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