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与长子受之》注释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书信鉴赏·家书·与长子受之》注释与鉴赏

宋·朱熹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札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

不得自擅出入,与人往还。初到,问先生有合见者见之,不令见则不必往。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

居处须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要谛当,不得戏笑喧哗。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亦恐言语差错,失己忤人,尤当深戒。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来告者,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与之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

以上数条,切宜谨守。其所未及,亦可据此推广。大抵只是勤谨二字,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虽未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虽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也。

盖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以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 归日要看: 指归家时朱熹要亲自检查。② 合见者: 应该见的人。 ③ 倨(jù): 傲慢。④ 谛(dì)当: 谨慎恰当。⑤ 失己忤人: 自己失去控制触犯别人。⑥ 亵(xiè)狎(xiá): 放荡下流。⑦ 荏苒(rěn rǎn): 时光渐渐过去。⑧ 窃为汝愿之: 内心希望你能做到勤谨处世。⑨ 汩(ɡǔ)于俗务: 沉埋于家庭琐事。汩: 汩没,埋没。⑩ 无忝(tiǎn)尔所生: 不要给生养你的人带来耻辱。忝: 谦辞,辱,有愧于。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一定的贡献。在哲学上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与二程(程颢、程颐)被合称为程朱学派。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他的理学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

[鉴赏]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宗师、哲学家、教育家,毕生著书讲学。平时教子极严,为了让儿子的学识能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便遣他“远离膝下,千里从师”。这封信,便是给儿子的训诫。朱熹从“勤”、“谨”两字入手,循循善诱,向儿子讲述读书做人的道理。他认为: 为学之道在于勤,应勤思、勤记、勤问、勤读,要夙兴夜寐,奋然勇为,才能学有所成;而为人之道则需谨,应谨起居、谨神态、谨言谈,尤其是谨择友,文章从益友和损友两个角度,极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要求儿子能克己从善,不能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信尾还讲了遣子读书的原因,真是句句恳切,字字珠玑。词愈严而情愈真。一股延颈起踵之殷殷浓情,望子成龙之急切深意,早已铺满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